刚刚度过35岁生日不久的国泰港龙航空(代码KA、以下简称“港龙”),却倒在了迈向第36年的路上,令人唏嘘不已。10月21日,国泰航空集团(以下简称“国泰”)正式披露企业重组方案,其中包括:集团旗下子公司港龙将自即时起停止营运,而港龙的大部分航线拟由国泰及同属于该集团的香港快运航空营运。同日,国泰还召开了网络发布会,该集团主席贺以礼宣布港龙将结束其35年的历史,同时集团现有3.5万名员工将削减8500个、24%的职位,并降低驻港机舱服务员及机师的工资和补贴,对集团管理层实施减薪安排。
“断臂”的国泰,正在巨亏的泥沼中不断挣扎,接下来,它能否如愿“止血”并走出阴霾仍是未知数。
“其实,早在疫情前国泰就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中转地位的下降。此前作为国际航线的‘中转站’,国泰客流量一度高涨。但随着各航企逐步开通直航,中转的线路数量不比此前。”王疆民直言,在国际航线方面,国泰美洲及亚太航线均有所收缩,新晋航空巨头如阿联酋、卡塔尔等航企飞速发展,进一步挤压了它的生存空间,航线上“battle”不过其他航企,国泰就只能在比较赚钱的航线上加密航班。然而,当前国际航线大面积停运的状况,让这一生存模式也面临巨大挑战。
“所以国泰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活下来,二是活下来之后如何应对市场竞争。”王疆民认为,或许国泰可以尝试更“开放”的运营方式,如允许其余资金实力较为雄厚的航企入资,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其实现在国泰很被动,只能节约资金、裁员,但节流并不能长期止损,无法创造新开支,只吃‘救济’显然也不是办法。”王疆民进一步表示,一旦选择与其他航企的合作,除了能缓解当前压力,也可共享航线资源,尽快恢复元气。不过,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就国泰目前的情况来看,想要回到以往的状态难度不小,只能先维持稳定,随着航空业的整体复苏更新管理模式、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