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的植保无人机市场虽然发展迅猛,但一直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状态。无人机可以真正长时间大面积下地干活的场景很难看到。
一些购买无人机的个人或组织,没有掌握核心的技术,作业效率难提升,更没有完善的服务体系,结果导致植保无人机成了"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无人机在田间作业
所以,做植保无人机,不是做飞机,而是做一整套全新的农业服务体系,包括飞机产品、后市场服务、作业流程优化、渠道网点等等一系列的体系。
植保无人机这块蛋糕不好吃
植保无人机市场火爆,但普及程度却不高,国内无人机大多仍未摆脱“绣花枕头”的窠臼,实用性不强,这到底是为何呢?总结下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技术标准不完善。目前国内有关植保无人机生产技术标准和喷施作业技术标准处于空白状态。中国采用航空喷施作业的时间较晚,农用无人机各项技术标准和喷施作业的相关技术参数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判别标准,因而市场上出售的植保无人机质量良莠不齐,削弱购买力,降低普及程度。
二是专业操控手也是阻碍植保无人机普及的一大因素。植保无人机操作使用存在一定技术难度,在缺少相应的使用培训情况下,农民很难自主准确操作与使用。在购买植保无人机后,农户要么自行学习驾驶操作,要么聘请专业操控手,但国内屈指可数的高校飞行专业和培训机构,对于全国农业航空规模来说是杯水车薪。
三是配套服务不齐全。与农业植保相配套的服务包括培训、维修、保险、租赁等,由于植保无人机尚未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凸显出重要作用,所以与其相配套的服务性专业公司尚未形成规模,单个企业对上述服务的成本支出的承受力不够,因此也缺少大面积推广的力度。例如维修,植保无人机使用频率相比一般领域的无人机产品高出很多,其故障率与返修品率也会相应提高。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农用无人机最终可能沦为摆设。但是无人机行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不像汽车行业发展那么充分,遍地都是4S店,所以用户只能依靠自己或生产企业,小问题自己解决,大问题企业解决。此外,中国尚缺乏足够适合于农业航空产业大发展的机场保障基地,也限制了农业航空事业的发展。
现代化飞防摆脱行业窠臼
植保无人机这块蛋糕虽然不好吃,但总有少数水平高的人能做出美味,为这个行业开辟新路。比如由全丰航空投资组建的河南标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个新型现代化飞防服务平台。公司依托全丰航空专业的植保无人机生产研发平台以及20余年的一线植保服务经验,结合当下中国农业种植现状,迎合植保飞防发展大势,借力飞防,致力于打造一个为全国农业种植者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标准化的作物种植管理方案平台。
标普农业采用县级经销商和业务股东合作共建的商业模式,建立农业全程服务中心,成立飞防服务团队,直接服务大农户,帮助经销商转型做飞防服务,降低经销商飞防经营风险,打造三方共赢的飞防品牌。
标普农业目前以植保无人机销售与售后、飞手培训、飞防作业、飞防专用药剂及助剂销售为主营业务,利用高科技植保机械,配合高效、低毒的航空专用药剂,为农户提供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高产解决方案,并通过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为农户提供种植信息、植保技术、培训服务等,可直接下单为农户匹配作业队,将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安阳全丰航空植保总经理周国强说,航空植保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工程,飞机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只有将药剂、飞防与服务三者合一,成为植保综合服务商,才能更好的为农民服务。
是的,植保无人机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需要培育市场,更需要完善这个市场的生态系统。只有这样,植保无人机才能发挥其实质性的作用,才能摆脱"绣花枕头"的窠臼。
了解更多航空资讯,请上天天飞航空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