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鸿生算得上是一位通航“老人”了,作为北京华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凯投资)总裁,他具有十几年的投资实战经验,看到的不仅仅是当前通航投资的机会,也更能看到其中的投资风险。
华凯投资自2002年成立起就专门投资航空产业,到目前为止,其投资的五家企业包括运输飞机、公务机的维修、改装、零部件生产、地面设备以及工程设计,还有无人机研发等,基本涵盖了当前通航领域投资最热门的几大项目。
不过,在近日刚刚落幕的“2016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会暨中国航空国际合作与投融资大会”上,郭鸿生公开表示,通航产业投资虽然机会犹在,但热度过高。不仅地方政府热衷于产业园的建设,民企也在盲目引进通航飞机制造,低水平同质化现象严重,泡沫化风险在增大。
国内通航业有三大风险
不可否认的是,自2010年以来的系列利好政策,推动着中国航空产业特别是通用航空业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尤其今年5月份,国务院发文指出,到2020年,通用航空业经济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更进一步助推了通航资本的投资热潮。
不过,在航空投资领域身经百战的郭鸿生认为,目前国内通航产业仍然存在三大风险。
首先,通航的真正大规模需求尚未形成。郭鸿生给出的判断依据是,虽然很多专家在拿美国和中国比较,描绘在中国发展通航的宏伟蓝图,但实际情况是,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土地资源和空域资源都比较紧张,通航的发展还要进一步等待人均收入的增加;另外,国内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高铁和高速公路,通航的作业、运输需求也因此受到了较大挑战。
就投资热情高涨的民营企业言,郭鸿生认为,民企目前仍缺乏技术基础和积累,这是风险之二。在郭鸿生看来,在行业未形成真正拉动经济发展的需求之前,国家层面上不可能有实质性的倾斜政策支持,目前行业有限资源主要配置在军机、民用大飞机及配套发动机上。
第三方面,郭鸿生则指出,地方政府和企业虽然对通航投资热情高,但缺乏长远规划和目标。为此,郭鸿生特别举例称,由于门槛较低,欧美传统通航制造企业众多,鱼龙混杂,除塞斯纳、湾流、达索、西锐、钻石与贝尔等公司外,其他公司如果单纯就通航来讲,均处于微利或破产边缘的状态。
几年前,在国内某地方政府与外国飞机制造商就公务机的引进生产进行谈判时,郭鸿生作为谈判组长建议放弃。郭鸿生表示,事实证明当时谈判组的结论是正确的,为地方政府避免了巨大的投资损失,“通航产业发展还需要一些顶层设计和大家的冷静思考”。
无人机通航作业被看好
虽然郭鸿生对国内通航产业的阶段性投资持谨慎态度,但他仍然点出了当前通航领域的几大投资机会。
记者在大会现场了解到,对于“替代能源与超轻型飞机的研发与制造”和“小型涡轮、涡扇及活塞、重油活塞航空发动机”投资,郭鸿生给出了五星推荐。
郭鸿生认为,替代能源动力系统(电动、太阳能、油电混合等)与超轻型结构材料相结合的通航飞机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像空客的E-Fan,沈航大的电动飞机和瑞士太阳能飞机等,都是非常有发展前景、极具商业投资价值的。而小型涡轮、涡扇及活塞、重油活塞航空发动机在军用无人机及工业无人机市场应用巨大,目前通航发动机的研发和制造基本都被莱康明、中航国际与透博梅卡等公司包揽。
就工业级无人机(电力、石化、海警、环保、植保、防火等)的投资指数,郭鸿生给出的推荐指数是四星。他认为,未来5~ 10年内,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业级无人机将替代目前很多有人通航飞机的作业,因此也是未来的投资方向之一。
此外,郭鸿生特别提醒,关于航空俱乐部和通航运营公司,为什么很多通航企业不挣钱,因为他们没有非常稳定的市场,在投资的时候要考虑自己市场的开放度。
同时,必须注意的投资雷区还包括,“传统通航飞机制造商多,市场划分较细,除民航飞培用飞机外,细分市场小,仅国内市场不足以支撑企业投入,属于红海,不具备投资价值;通航机场、航空服务站与通航产业园等基础设施,属于政府投资领域,除经济发达地区外,对民企也并不具备投资价值。”郭鸿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