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控看萨利
让我们回到飞机迫降那惊心动魄的208秒,由南航飞行员们来解释萨利机长每一个决定背后所包含的意义。
1 做决定的208秒
南航飞行员刘振海发现了这样一个细节——萨利机长在发现飞机故障决定迫降后,从沟通方案、让副机长翻阅检查单、最终下结论到降落,整个过程只用了208秒。值得一提的是,翻阅检查单这个步骤,由于花费时间较多,曾经间接导致飞机直接坠毁。在1998年,一架瑞士客机花了半个小时,才完成检查单翻阅这个步骤,但时间耗费过久,直接坠机身亡。但萨利和副机长不是按照正常程序来翻阅所有的检查单,而是基于以往丰富的经验直接寻找到自己所需的检查单,在这一关键步骤上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在飞机两台发动机都失去动力之后,备份动力系统还能提供部分动力。但是这些动力只能让机长调整飞机的飞行姿态,不能爬升。”南航飞行员张晓航说。而当时飞机只是处在3000英尺的高度,在空中停留3—4分钟就会坠落到地面。因此萨利机长必须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做决定,这个决定尤为艰难。
2 往哪儿迫降?
这是萨利机长必须短时间内做出的决定。“当时飞机完全失去动力,就像一只风筝一样在天上飘,萨利机长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只能在哈德逊河上迫降。”张晓航说,“如果他选择飞往附近的3个机场迫降,势必会撞上高楼大厦,那样造成的伤亡会更大。”
3 水面迫降
“水面迫降,是飞机迫降的最后一个选择。”张晓航说,“首先这是因为,水面迫降,要求飞机入水姿态要非常完美。”
水的阻力是空气的600倍,而飞机在设计的时候,就是被设计成在空气中降落的。“可想而知,在水面迫降对飞机机身的冲击会是多大。”张晓航说。而一旦飞机入水姿态不好、左右不平衡,机身就会因为左右阻力的不一致立即产生很强的撕扯力,这个撕扯力瞬间能够让飞机机身翻滚并且撕裂开来,从而造成迫降的失败和人员的重大伤亡。
4 迫降后的救援
“不选择在水上迫降还有一个原因是,迫降后的救援问题。”南航飞行员李乐说。旅客撤离到水上,等待救援中间就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可能有人会溺水,有人受伤或许根本无法移动,那很可能随着飞机一起沉入水底,有人会因外界低温导致体温过低死亡等等。“诸多因素都会对于撤离飞机后的逃生以及救援造成不利影响。”李乐说。
而最后,得益于萨伦伯格的完美操作、救援队伍的及时赶到,机上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得以挽救,不能不称为一个奇迹。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称呼这次事件为“哈德逊河奇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