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坐飞机都只要花“白菜价”了,人人皆可坐飞机出行。
但你可能并不知道,在上世纪初,中国航空刚刚起步的年代,闽人有多牛,闽地创造了中国航空诸多的第一:
第一架飞机是福建人制造;
第一家飞机制造工厂在马尾;
福建人完成了中国第一次跨洲飞行……
三明人制造了中国第一架飞机
1906年,福建永安人刘佐成与同乡李宝焌在全闽师范学堂毕业后被清政府选送赴日本留学,就读于工兵航校及早稻田大学。受美国莱特兄弟和旅美华侨冯如研制飞机并成功飞行的鼓舞,刘李二人满腔热情地投入到飞机的研制。
1910年,在一些爱国华侨的资助下,刘李二人在日本合作自制了“飞机一号”。因使用日本的飞机场不便,无法试验。同年8月,在清政府拨款,在北京南苑军用操场内建筑厂棚试造飞机。1911年3月,刘李二人在国内自造的“飞机二号”,但飞行时因发动机轴损坏,坠落失败。刘佐成身负重伤,从此不再驾机。
1910年11月19日,李宝焌、刘佐成发起成立航空研究会,在《大公报》发表《航空研究会发起及简章》提醒国民:世界航空事业刚刚起步,中国要抓住机遇,“勿再事事落人之后”。这一年12月,上海《东方》杂志发表了李宝焌的《研究飞行机报告》,这是我国最早的一篇航空论文。
安放在故乡永安市曹远镇清水池村村部门前的文化广场上的刘佐成塑像
李宝焌于1912年8月26日病逝南京,年仅26岁,志未遂。而此后,刘佐成在抗战前夕派回福州,王庄机场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建的。
中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工厂在马尾
1909年8月,筹办海军大臣载洵、萨镇冰出洋考察时,选派学生随往英国留学。1915年,这批学生又转往美国留学,其中就有福州人曾诒经。这批留学生先学造船,后学飞机制造,于1917年12月学成回国。
北洋政府想创办培养航海和航空制造专门人才的飞潜学校,最终选定校址设在福州马尾,这大概与当时海军中福建人多不无关系。
1918年3、4月间,飞潜学校开办,又在海军船政局设立海军飞机工程处,由曾诒经等负责制造飞机。当时制造飞机用的钢、铝等金属材料我国并不生产,但其他材料如木材、油漆等,福建生产的又多又好。海军飞机工程处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工厂。
莆田人制造我国早期的滑翔机
1925年,“五卅惨案”之后,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
留学法国的飞行家莆田人陈国梁在菲律宾宣传航空救国,并发起组织华侨飞行队和福建民用航空学校筹备委员会,选厦门为校址,于1928年10月成立厦门民用航空学校。
后由于经费困难维持不下去,只得合并到广东航空学校。1934年5月,陈国梁在柳州机械厂设计、制造了我国早期的滑翔机并试飞成功。
厦门人完成中国第一次跨洲飞行
完成中国第一次跨洲飞行是一个厦门人。1929年初,厦门人陈文麟受命赴英国购买飞机,当年3月4日,他偕同丹麦籍飞行员驾驶“厦门号”飞机回国。
“厦门号”原计划用时三个星期就可飞抵厦门。但起飞不久,就在英吉利海峡上空突发机件故障,幸好仅离水面60英尺,立即飞回伦敦修理,10天后“厦门号”重新启程,经德国、希腊、印度等国,于5月10日进入国境,总行程1.5万多公里。
“厦门号”返国途中曾有两次险情:
第一次是飞渡波斯大沙漠,连续飞行15个小时,汽油将耗尽,险些机毁人亡;
第二次是在印度境内遇上45分钟之久的狂风暴雨,机件损坏致发动机漏油,幸而修复,未至出险。
陈文麟驾驶“厦门号”实际飞行是28天,途中飞机损坏6次,他称,“今安全返国,亦云幸矣!”陈文麟此后历任厦门海军航空署署长、海军厦门造船所所长等职,1949年后前往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