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动化之难
以往市面上的植保无人机大多都拥有自动驾驶能力,至少多旋翼无人机的飞控可以很容易的控制无人机沿着预定航线飞行。
但是大部门机型的实际作业时,使用者对其“全自主飞行”能力并不买张,飞手们宁可皮肤晒得黝黑也仍然要手动控制其飞行,这造成的代价是辛苦的操作与高昂的飞手成本。
一方面是操作者觉得工业飞控太贵、对廉价的消费级无人机飞控系统的可靠性又不够放心。另一方面大家对普通GPS的定位精度不够满意。除此之外,google earth API停止服务事件亦让部分消费级无人机厂家的飞控系统受到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GPS伪距定位(普通定位)一般误差2-3米。误差不大,但是会偏到别人家地里。而且在喷洒高浓度农药时将会出现复喷、引起施药过度。
长期从事飞防服务的创业者也对环球无人机频道说:GPS的误差比较大,在短距离地块的作业时尚好。但有些地块比较长,飞机会越飞越偏,最终造成漏喷和重复喷洒。
大疆MG-1采用直接飞到地理地点来设置点位的办法设置航线,巧妙的减少了误差。但是其同行们质疑这样难以在不规则地块使用,同时也有GPS专家担心其持续作业的精度。
零度的“守护者”和极飞则表示打算用差分技术解决问题。不知道这样“豪华配置”的效费比能不能令人满意。
极飞的想法很激进,他们对环球无人机频道表示:用差分GPS实现的高度自动化植保无人机可以让一名工人操作3架无人机,这样的自动化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从趋势上来讲人工成本在提高、硬件成本在下降,所以自动化才有未来。
不管现阶段的廉价自动驾驶技术水平如何、敢不敢用。大家对新技术还是欢迎的,至少可以辅助控制、降低操作难度。大家尤其对“定高”这个功能满意。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农药的喷出,飞机自重逐渐减轻,飞行高度也就越来越高,手动控制飞行高度是个技术活儿。
二、电池之痛
无人机植保的从业者都认为对于现阶段的无人机而言,电池是最大的技术瓶颈。有关电池的经验与学问也是最多的。
一块电池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市面上大多多旋翼而言一块电池大概只够喷洒10升药、15亩地左右。许多机型标配4块电池,用快速充电的办法轮换使用。
但是创业者们对这种方式并不认可:担心快速充电会减少电池的寿命。而植保行业的成本压力非常大,每亩几毛钱的电池成本不是小数目了。极飞也表示不实用快速充电,损耗寿命就是提高了成本。
在新疆从事植保作业的创业者对环球无人机频道说:“电池即使很规矩的使用,也会老化,在120个循环的时候容量下降到了刚买时候的80%,所以他们的电池寿命按200次计算。快充会让电池寿命下降,所以只能多备电池。”在MG-1的发布会上,大疆的技术人员介绍他们的智能电池大体上也是这个情况。
业内人士同时表示寿命是一方面,用法又是另一方面:在野外作业充电困难,解决办法要么多买备用电池;要么带发电机组。而带发电机组就也得考虑零散汽油难加这个问题。
电池行业的业内人士则说:电池用完要冷却后再充电,还要避免过放。
电池的问题还远没有说完,在环球无人机频道采访老资历航模爱好者David和航拍大咖张陟时,他们都对电池问题说了一堆:无人机用的高密度电池是很危险的东西,他们充电都不敢离人;电池使用和存放都有许多学问。
张陟认为大疆等企业使用智能电池、把使用经验固化为程序的做法是个给外行使用的巧妙的做法。
在一线从事飞防服务的极飞也表示坚定的支持使用智能电池。因为这样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智能电池可以通过只更换电芯、不更换保护电路来控制后期成本。
三、来自拖拉机的竞争
长期从事植保的创业者们都表示无人机飞防的价格已经被压得很低、成本压力很大。飞防服务的价格大部分都在10元/亩左右,拖拉机植保每亩的价格只有4元左右。新疆当地的农民表示新疆许多地方都是条田,都为拖拉机的作业留了空间。
种植业者和和创业者们同时对环球无人机频道表示:但是前期拖拉机可以,后期就不行了。对于高杆植物,地上秧多的作物拖拉机就无法下地了。无人机在作物生长茂密后便得不可或缺。
另有高价值经济作物的种植业者表示:人工下地喷洒会有10%左右的损失,机械化喷洒的损失率更高,对于棉花等作物,喷洒的服务成本与损耗比就是九牛一毛。这样的地用无人机喷洒,贵点也是非常划算的。
看来无人机飞防实践的问题也远非只言片语可以说清楚。有关植保无人机方面的问题,环球无人机频道还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