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中有一篇报道日本羽田机场保洁员新津春子的文章被广泛传播。新津春子的父亲是日本战争遗孤,母亲是中国人。1987年,她在17岁时随父母来到日本。初到日本的新津春子既不懂日语,也没有任何技术专长,因此只能找一份保洁的工作。新津春子说:“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
新津春子现在每天到办公室后,都会拿出一对5公斤重的哑铃进行力量锻炼,她说保洁员的体力消耗大,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会坚持不下来。同时,她也觉得,保洁工作并不是简单的体力活儿。新津春子对80多种清洁剂的使用方法倒背如流,能够快速分析污渍产生的原因,根据不同的材质选用不同的清洁剂。有网友开玩笑说,这哪里是保洁员啊,分明是化学家。1997年,27岁的新津春子在日本“全国清扫技能锦标赛”中获得第一名,成为该竞赛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新津春子也因此在日本闻名遐迩。
在东京羽田机场候机楼内,新津春子要求她和她的同事,玻璃必须擦得完全透明,即便是手印也不能有;清扫完毕,要将拖把脏的一面朝内放入清扫车;清洁马桶要用小镜子,以检查马桶内侧是否有污垢。他们的兢兢业业,让东京羽田机场连续4年被世界民航权威评比机构评为“世界最干净机场”
同时,新津春子还写出了4本关于如何做好清洁的书,清洁工作在她笔下变成了非常有趣味的事情。
新津春子的故事既简单又感人。她之所以能将清洁工作做到极致,首先是她在工作中追求完美,“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其次,她碰到了一位好的上司,来自上司的鼓励和指导让她感受到保洁工作的乐趣。同时,日本社会对于勤恳劳动者的尊敬使新津春子有尊严,感受到了劳动的价值。3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造就了新津春子。这3个因素,一言以蔽之,就是新津春子具有“工匠精神”,而日本也有提倡“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
谈东京羽田机场的新津春子,就自然不免想到我国民航业的新津春子何在?虽然我们有各种“先进”“模范”“服务之星”等,但是和新津春子相比,仍不免有很大差距。这是因为我们缺乏“工匠精神”,更缺乏培育“工匠”的环境氛围。
日本是倡导“工匠精神”的国家,提倡把工作做到极致。在国家层面上,文部省有一项“人间国宝”认定制度,如你在某一项手工劳动上取得杰出成绩,会被评为“人间国宝”。新津春子作为保洁员,获此殊荣是对“工匠精神”的极大肯定。除了精神层面的鼓励外,日本还有资金的奖励,让“人间国宝”得以将技艺传承和发扬光大。
一个国家的优质产品,无不是靠基层劳动者以其精湛技艺创造的,而社会对他们的肯定与回馈,就是尊敬与物质奖励。民航要发展,要为旅客提供世界一流的航空运输产品,也需要“工匠”。建设提倡“工匠精神”的行业文化,就是要给予“工匠”足够的尊敬,同时给予物质奖励。在日常工作中,在管理者和基层劳动者的薪酬分配上,社会常强调管理者所负责任更大,因此薪酬更高。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每个基层劳动者都是产品质量最关键的直接保证者,如果他们不负责,服务质量提高不上去;如果他们不负责,安全没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所负的责任何尝不大?
为什么我们没有新津春子?答案并不复杂,因为在尊敬和物质奖励方面,我们都做得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