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级无人机潜力巨大三大技术问题待解
按照用途划分,无人机有军用无人机、民用专业级无人机和民用消费级无人机三类。其中,消费级无人机起步较晚,却有较大的市场潜力。业界预计,到2020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可达700亿元,消费级无人机将可占据300亿元市场。
消费级无人机当道的趋势并不让人吃惊。事实上,随着无人机飞控技术与产业链成熟,产品迎来低成本蜕变;再加上应用场景(航拍、玩具以及自拍等)不断被挖掘出来,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满足,因此面向大众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自然成为民用无人机发展主流。
尽管如此,但当先阶段消费级无人机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还有三大技术问题待解决:一是载重过低。消费级无人机使用多旋翼方式飞行,这种飞行特点决定了其载重一般为10公斤左右,最大载重能力只有20公斤左右,这限制了消费级无人机的应用范围,起码在这种载重能力下,无人机送快递不“划算”。
二是无人机的续航。消费级无人机使用锂电池作为动力源,当前的锂电技术难以在体积和续航之间平衡,因此体积小的无人机续航能力较弱,一般情况下只有20分钟左右(主打高性价比的小米无人机经过实测,续航也只有27分钟。)
三是抗风能力不强,稳定性弱。这一问题与无人机动力不足有关,因此消费级无人机难以在恶劣天气下飞行。
综上,消费级无人机发展还需要在飞控技术、高性能无人机芯片技术以及电池续航等方面继续努力。
政策释放利好消费级无人机前景可期
除了技术瓶颈之外,政策也是限制消费级无人机发展的另一个难题。
从制造层面来说,我国无人机行业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同时,无人机运营方面,我国也尚未明确相应的监管政策。在此背景下,缺乏技术含量的无人机产品“黑飞”问题严重。因此,早前,我国对消费级无人机发展呈否定态度,消费级无人机也一直处于“黑飞”状态。
不过,随着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逐渐打开,这一力量将倒逼无人机行业相关技术与管理标准快速出台,以继续推动无人机发展。我国对低空管制的逐渐放开已经暗示了这一可能。
未来,在政策解禁与技术提升的双重利好下,消费级无人机将可驶入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