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新建第二跑道将于8月18日启用。昨(12)日,天河机场召开新闻通气会称,该机场就此迈入双跑道时代,成为国内第14家、中部地区第2家拥有双跑道的大型机场。
硬件支持50米能见度下降落
记者在现场看到,烈日下,与原一跑道平行的天河机场第二跑道,全长3600米、宽60米,与老跑道相距2100米,按4F级机场跑道标准建设,是国内民用机场最高标准。4月27日晚11时05分,一架号称全球最大客机、“空中巨无霸”的空客A380,已成功试飞第二跑道。
昨日,天河机场航务管理部经理刘明高告诉记者,天河机场二跑道安装了最先进的Ⅲ类盲降系统,在50米能见度时,飞机仍能正常降落。他说,虽然有了这一“金刚钻”,但还需要有能熟练掌握Ⅲ类盲降技术的飞行员,才能配合使用。短时间内,天河机场实现Ⅲ类盲降还不现实。
据介绍,盲降系统由成熟的技术系统与操作程序组成,并最终在飞机仪表盘上显示出一条可供降落的精确路线,并通过飞行员的操作达成平稳安全降落。根据盲降系统的精密度,可分为三类标准。其中Ⅰ类盲降的天气标准是前方能见度不低于800米;Ⅱ类是前方能见度为400米;Ⅲ类盲降为能见度50米。目前,我国机场盲降系统多数还是Ⅰ类,北京、广州、重庆已达Ⅱ类。
盲降系统对机场意义重大,1998年除夕,厦门机场能见度始终在1500米左右,天气不算太坏,但由于当时盲降系统大修,无法使用,造成当天机场实际处于关闭状况,全天仅降落一架飞机。
此外,二跑道还配有微波检测设备和监控网络,对进入跑道的航空器和车辆进行探测,实现智能联动,同时,可以预防机场跑道入侵事件的发生。
航班准点率将会大为提高
湖北机场集团相关人士称,目前天河机场仅有一条跑道,每天起降480架次,高峰小时起降量达33架次,不到2分钟就有一架航班起飞或落地,已饱和。这势必造成航班在空中或地面排队,航班准点率受到影响。第二跑道投用后,机场吞吐能力理论上可提升至每天1000架次,通过不断提高,实际上能达到每天八九百架次。
中南地区空管局湖北分局表示,第二跑道投用初期,两条跑道将分别用于飞机起飞和落地,一年后再逐步过渡到两条跑道同时独立运营,同时满足飞机起降。届时,飞机准点率会大大提高,乘客候机时间、下飞机后等候行李的时间都将缩短。
昨日,来自湖北机场集团的数据称,2016年1—6月份,武汉天河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达1000.6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18万吨,运输架次8.52万架次,同比增速达8.4%、11.7%、6.4%,其中,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达116.42万人次,同比增速达42.4%。天河机场第二跑道启用后,可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4万吨”的设计目标。
飞机如何实现盲降、
盲降是仪表着陆系统的俗称。因为仪表着陆系统能在低天气标准或飞行员看不到任何目视参考的天气下,它可以给飞机提供一个可靠的进近着陆通道,以便让飞行员掌握位置、方位、下降高度,安全着陆,所以人们就把仪表着陆系统称为盲降。
发展历史
仪表着陆系统的测试始于1929年。在1938年1月26日,从美国华盛顿特区飞往匹兹堡的宾夕法尼亚中部航空的波音247-D第一次使用仪表着陆系统在暴风雨中降落。美国民用航空局1941年批准在6个机场安装了这套系统。1964年3月,英国贝德福德机场实现了首次仪表着陆系统全自动着陆。
设备要求
盲降设备除本身设备精确度高、价格昂贵外,对周边无线电净空标准、日常养护的要求也很高,还要定期校飞,检测设备本身的精准度。如二类盲降,就要求每4个月进行一次飞行校验,由专门的飞机对盲降设备的精确度进行校飞。在中国,机场盲降设备均由民航总局负责进行校飞。
工作原理
盲降是由地面发射的两束无线电信号实现航向道和下滑道指引,建立一条由跑道指向空中的虚拟路径,飞机通过机载接收设备,确定自身与该路径的相对位置,使飞机沿正确方向飞向跑道并且平稳下降高度,最终实现安全着陆。飞机从建立盲降到最后着陆阶段,若飞机低于盲降提供的下滑线,盲降系统就会发出警告。
盲降系统失效怎么办?
飞机上往往不止一套类似的设备,比如盲降系统失效后,还有其他后备系统,只不过相比起来盲降系统是最佳选择而已,更安全。即便是这些系统全部失效,飞行员也依然是可以使飞机安全着陆(目视着陆),但是难度会相对较大。此外,若降落条件不具备,会要求飞机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