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产业垂直交易平台
直升机  飞机  无人机  通航  公务机  天天飞  航空  EAA  空姐  直升机、私照、商照 
 
当前位置: 首页 » 航空资讯 » 航空新闻 » 通航产业的春天何时到来?

通航产业的春天何时到来?

全部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10  来源:通航资源网  作者:天天飞007  浏览次数:1416
核心提示:通用航空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早,几乎和共和国同步。上世纪七十年代是我国通航发展的黄金时期,从业飞行人员大约占民航飞行人员总数的70%,专业飞行项目已经涉及到国家建设的多个领域,除西藏地区外,通航飞行在大陆每个省市均有专业任务。

通用航空产业在我国起步较早,几乎和共和国同步。上世纪七十年代是我国通航发展的黄金时期,从业飞行人员大约占民航飞行人员总数的70%,专业飞行项目已经涉及到国家建设的多个领域,除西藏地区外,通航飞行在大陆每个省市均有专业任务。

本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通航产业再次上升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层面上。十年过去了,通航产业远没有房地产和汽车产业那样火爆,尽管国家重点扶植,每年投入几十亿的通航补贴,各地新诞生的通航产业大多数仍然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究其原因,应该在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上进行探索了。

通航产业的春天在哪里,何时迎来春天,难道不值得政府和企业人士认真思考吗?有人提出通航春天已经到来,也有人提出远未到来,依据是什么?这些人都站在各自角度上来观察通航产业,未能全面客观地分析通航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其实,能否迎来通航产业发展的春天,目前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政府应加大对通航产业的扶持力度,定位扶持方向。

发展通航产业的关键是市场导向,各地政府应在开放专业市场上做文章,政府的扶持不是用于补贴来维持通航产业的生存,而是做到通航产业的有活干。开放各领域市场的决定权在政府,现在的农林业市场飞行基本上局限于救灾。如何利用通航产业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实现增产增收,这方面的市场应远远大于救灾市场。实际上政府帮助通航产业找活干才是最大的扶持。

最近国务院和民航局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规定措施,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通航产业在筹建和运行中的压力,简化了繁杂无章的筹建程序,实现了政策松绑。但是,所谓的低空开放仍然像紧箍咒扣在通航产业的头上。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专业飞行飞遍全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低空飞行没人提出限制。那时的空军部队比现在多好几倍,专业飞行只要及时通报,基本上都能做到按规定放行接收。现在的空军部队少了,反而通航飞不出去,这种反常现象应该属军队相关部门腐败行为的一种表现。正常的飞行活动成了利益和权利交易的筹码,严重阻碍了我国通航产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要真正实现低空开放,首先必须在军队和民航航管部门开展反腐,打击航行管制工作和市场运作中的歪风邪气,全面的开展整顿,逐步理顺通航航管工作程序,为通航发展扫清障碍。

二、改革飞行员培训模式,培养高素质通航人才。

人类的社会进步,在近代最突出的伟大贡献就是超越地面,实现空中飞行,人类的地面活动由此逐步转入空中。从事空中活动和保障飞行安全的主要是飞行员,培养高素质飞行员,既能确保航空器的安全,又能高质量的开展多项空中活动。通用航空是人类开展空中活动范围最广,项目最多的载体。发展通航产业,主要的因素就是扩大飞行队伍,没有飞行员何谈航空产业。目前,我国通航飞行人员主要来自空军和省属体委。尽管他们大多数经过航校的严格训练,但全部缺乏低空飞行经验和民用航空知识,很大一部分人不能按照操作规程实施专业项目飞行。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通航飞行员是发展通航产业的头等大事,现在各地办的飞行学校和培训机构,不应只着眼于飞行员会飞,更应注重结合专业飞行实际,使飞行员懂得如何飞好专业飞行,起飞落地一般性飞行。拿个私照只需要半年,复杂的专业项目飞行没有三年五载,是不能单独执行任务的。过去的专业飞行员,航校三四年,毕业到专业飞行大队五到六年,悟性好的也只能放一些简单项目的单飞,而且专业飞行大队每年花费上百万经费,分批次的进行平坦和复杂地区的超低空训练和生产带飞,培训一名合格的全能项目机长,一般在1000小时以上。现在的速成飞行员,既无理论知识,也无生产实践,如何担当起复杂地区的超低空飞行任务,这样势必给飞行安全和作业质量造成很大威胁。

现在的飞行学校和培训机构,商业性质太强,没有把教育质量放在第一位,办学的宗旨基本上都是以赚钱为目的,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许多学员蒙混过关,既无理论,又无实践。建议培训学校和机构结合专业飞行办学,让拿到商照的学员继续留校,在专业生产中进行带飞,使飞行学员熟悉专业飞行各类项目的操作方法和生产基地的工作流程。他们既是飞行学员,又是副驾驶,专业飞行学习阶段,可以不交学费,可以领取部分工资和副驾驶小时费,这样的学员毕业后能及时找到工作。可以说,既解决了通航企业专业飞行员不足的难题,也满足了通航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整顿人才市场,提高企业的生存空间。

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筹办通用航空公司跟风似的掀起了一股浪潮,懂的和不懂的,有条件的和无条件的都急于上马。这种突发似的筹办企业,势必造成通航人才匮乏,尤其是飞行员和机务维护人员奇缺。因而,继运输航空企业之后,通航对技术人员的招聘也开始恶性高价竞争。部分无职业道德的飞行人员自我抬高身价,什么转会费、安家费、保底小时费,五花八门,巧立名目的待遇使新组建的通航企业苦不堪言。由于专业市场没有全面开放,市场价格因恶性竞争逐年降低,通航公司在专业生产中的大部分收益,基本上被高薪聘请的飞行员和机务维护人员瓜分,通航公司所剩无几。实际上国外通航飞行员年收入一般在20万元人民币左右,而我国个别地区通航飞行员年收入达到百万以上,这种收入状况已经超过了国有运输航空飞行员的收入,但他们之间创造的生产价值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运输机飞行员每小时创造的价值几乎是专业飞行员的6倍。

尽管运输和专业飞行员的价值悬殊,但收入差距不大,更为离奇的是专业飞行员随意跳槽,有的飞行员甚至于利用通航管理上的漏洞,多家签订劳务合同,多份领取高额薪酬。目前这一现象,使通航公司无法应对,造成了通航公司管理上的混乱。针对这一现状,民航监管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飞行员的执照管理和考核,建立飞行员应聘跟踪服务。

建议加快飞行员培训速度,大量引进外籍飞行员,同时放宽海归飞行员换证和择业政策。

四、建立健全和完善通航条令规章,实现统一的通航管理机构和系统。

中国民航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各类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基本健全和完善,就通航(专业)飞行的规定措施和各类专业手册也制定了很多。这些行之有效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是民航几十年来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也确保了民航几十年来的安全生产。但遗憾的是,民航92年撤消了十几个专业飞行大队和民航局专业司以后,这些在实践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规定措施和手册,已经遗忘和无人问津。目前,通航产业的飞行队伍尽管没有过去专业大队的飞行队伍强大,但通航总体规模已经超过了过去的专业大队。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确保飞行安全和生产质量,就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一整套通航的条令规章和措施规定,也可以将过去的条令条例进行修补。比如说:“超低空飞行细则”、“低空飞行航管手册”、“低空飞行区域划分”、“低空飞行高度层配备”、“通用航空指挥手册”、“通航融合区域飞行规定”、“通航临时机场建设及起降标准”、“作业区飞行活动须知”、“飞行员专业飞行项目单飞标准”、“通航事故、事故征候、差错的认定标准”、“通航飞行空中避让措施”、“通航使用药物喷洒规定”、“低空飞行动态信息传递”等等。这一系列的条令规章应尽快组织人员编制,印制成蓝皮本、绿皮本或红皮本的小册子,统一下发或由各通航企业购买,组织学习或由相关部门开办培训班。分期分批的对企业管理人员及相关执业人员进行教育和考核,以求通航产业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促进通航产业逐步迈入正规化管理和程序化生产。

通航产业应尽快的脱离民航一体化管理,自成体系的建立通航管理部门,设立低空飞行航管机构,统一实行低空航行管制和签派。国家交通部、民航局应成立独立的行政机构,比如说通用航空局、通用航空管理中心、通航司、专业司之类的名称。各省也应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撤销原有的民航监管局,实行民航和地方的双重管理,或将通航产业交由地方政府统一管理。成立通航管理机构应吸取民航所谓改革的教训,不要撤了省民航局,又设监管局,不要一个庙里设几个主持,婆婆多了媳妇难当。全国乃至各省成立一个独立的管理机构,必须独立于空军和民航,国家授予相对的权利和政策,确保通航企业利益不受侵害,为通航产业的发展铺平道路。

以上几个方面急待解决的问题,只能是为迎接通航春天的到来改善环境,不能简单的说,通航产业的春天即将来临,还有诸多因素阻碍通航产业像房地产产业、汽车产业那样火爆。目前制约通航产业大发展的三大因素:1、国民生活普遍没有达到高水准,平民百姓大多数只解决了温饱问题,买房买车是普通百姓的头等大事,空中生活离他们太远。2、我国的工业基础仍然薄弱,尤其是制造业和高端技术产业,自主开发能力较差,大多数制造业靠引进西方生产线。3、政策措施不力,管理跟不上,目前全国通航产业一盘散沙,群龙无首。通航产业国家谁管,交通部谁管,民航局谁管,谁是旗手?别说旗手了,连个裁判都没有,十几年了,哪个领导人,哪个机构的负责人,视察过通航产业?哪个领导人做过重要指示?发表过具体的指导性讲话?国家层面的决策雷声大、雨点小,整个行业没有推手,好的经验无人推广,错误的做法无人纠正。无序竞争,盲目发展使目前通航产业处于十分尴尬的局面。实际上,中国目前从事通航产业的财主们使用的是过去他们在房地产等行业上的发财老套路,他们不懂得通航产业的长远利益规划,他们把通航当做作坊,今天投入十元,明天收益二十元,缺乏战略思维。他们更不懂得通航技术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只要能飞就是人才,只要在民航或空军待过的就是人才,许多通航企业在招聘使用后才知道上当,管理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几百万上千万打水漂,企业半死不活。更有甚者他们的本意并不是搞通航,打着通航的名义向政府要土地,靠土地升值。有的财主圈着土地好几年也没有动静,在圈子外挂个牌子,在圈内挖几个坑,盖两间简易的破房子,大功告成,坐等其利,这就是中国通航现阶段的现状。

通航产业是高科技行业,不是吹大牛、弄虚作假、变相欺骗政府能发展起来的。国家或政府层面要有大规划、大战略意识,有步骤、有计划实施引导,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充分利用航空业内的剩余人才和挖掘过去通航事业中业以退出,仍然可用的技术人才,重整旗鼓,相信通航的春天不久就会到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载内容为本网站原创或网络转载,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转载文章已注明出处,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同类航空资讯:   通航产业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航空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天天飞 | 联系我们 | 知识产权 | 著作权与商标说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粤ICP备16061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