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企业、通用航空器、飞行小时增长率变化情况。
中国航空报讯:截至2018年底,我国通航制造企业60多家,在建或规划50多家;通航运营企业超过400家,注册航空器3000多架;2018年完成飞行94万小时;无人机制造企业超过1100家;获无人机经营许可证企业超4000家;全国注册无人机数量达27万架;无人机经营性飞行活动37万小时。
2018年通航产业发展数据的最大亮点,无疑就是无人机相关数据,特别是无人机经营性飞行活动数据的发布。有人机与无人机相比,无论是制造企业数量比(110/1100),还是运营企业数量比(400/4000),悬殊巨大,都是相差一个数量级的关系。这充分反映了无人机发展的迅猛之势以及在通航产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但从另一项数据“飞行小时数”上看,却是94/37。这样的比值与前面制造企业数量或运营企业数量的比值形成鲜明倒挂。应该说,37万小时的无人机经营性飞行数据还没有被充分体现或完全统计出来。从架数上看,无人机的27万架,应该绝大多数是个人用户。如果以每家无人机企业2~10架无人机计算,则运营类无人机就在8000~40000架之间,由此预测有人机和经营性无人机的数量比为3000/8000到3000/40000之间。可以断定,无人机这样的经营规模必将带来可观的运营小时数。未来几年,无人机经营活动小时数或呈现爆炸式增长。
2017年我国主要传统作业与新兴作业开展企业数量如图1所示。传统的工农林作业(航空喷洒、空中巡查、航空护林、航空摄影等)所占比重仍然较大,都有超过50家的企业从事这些传统作业,说明这些传统作业在通航运营产业中仍担当着龙头角色,发挥着骨干作用。同时,鉴于其他传统通航作业(石油服务、航空探矿、电力作业)需求的局限性,开展这些传统作业的企业数相对较少,都不到10家,后续增速乏力。
新兴运营领域的空中游览、包机飞行、医疗救护等所占比重也比较突出,特别是空中游览,运营企业数超过70家,占所有运营企业数的1/5。由于传统生产作业增长乏力,新兴作业正在逐渐改变通航运营业的格局和比重。各类新兴作业,特别是空中游览和医疗救护等所占比重将越来越高。此外,由于无人机在传统作业上替代有人机的趋势越来越强,可以预见,通航运营业比重“传统作业走低,新兴作业走高”的趋势在未来几年将会越来越明显。
从图2看出,过去10年,通航企业数增长率和通用航空器数增长率可以说是如影随形,先由低到高,再从高到低,其中2013年增长最快,达到顶点,分别是29.5%和25.3%。然后是两年的快速回落,2015年以后,这两项指标的增长率基本趋于稳定状态,在15%上下浮动,说明我国通航运营企业和通用航空器扩张势头正在趋于缓和。
与通航企业数增长率和通用航空器数增长率相比,飞行小时增长率则表现得极不稳定,不但与前两项指标经常不合拍,而且上下起伏很大。但从整体上看,通常都低于前两项指标。虽然有过2011年政策利好刺激下短暂的高歌猛进,而后却开始迅速下跌。此后,飞行小时增长率就一直落后于企业增长率和航空器增长率,这种落后从此再也没有改变,直到最近的2018年。其中,2016年不但没增,反而下降,飞行小时数低于前一年,使得这一年的形势看起来已经很严峻。
2011年以后,航空器年均飞行小时数总体呈现下滑态势,2015年短暂平缓以后,2017~2018年的下滑势头逐渐减弱,似乎趋于稳定。总体上看,2011年最高,平均436小时,2018年最低,平均278小时,降幅36%。今后两年,预计年均小时数将继续下探,2020年有可能接近25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