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产业垂直交易平台
直升机  飞机  无人机  通航  公务机  天天飞  航空  EAA  空姐  直升机、私照、商照 
 
当前位置: 首页 » 航空资讯 » 航空新闻 » 银川机场构建协同“生态网” 为宁夏航空运行“加速度”

银川机场构建协同“生态网” 为宁夏航空运行“加速度”

全部评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25  浏览次数:1003
核心提示:科技昌明,社会进步,复杂且高效运转的航空运输体系里,安全与效率宛如紧密交织的经纬线,共同编织起航空业平稳前行的坚实网络,

科技昌明,社会进步,复杂且高效运转的航空运输体系里,安全与效率宛如紧密交织的经纬线,共同编织起航空业平稳前行的坚实网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银川机场作为西北地区关键的航空枢纽,镶嵌在祖国广袤的大西北版图之上,肩负着推动区域航空事业蓬勃发展的重任。一直以来,银川机场坚定不移地秉持“安全第一、保障有力、协同高效”的运行理念,积极投身于运行效能提升专项行动。通过深层次机制融合、关键资源拓展与全域生态共治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机场的运行效率得以大幅提升,安全裕度也进一步增强,为广大旅客精心架设起一条更加可靠、高效的空中通途。

机制深融——畅通运行的“智慧中枢”

银川机场以高瞻远瞩的系统思维为导向,大力推进运行管理体制改革,精心建立并持续深化运管委、机管委、外管委“三委”协同运行机制。这一创新机制的建立,犹如构建起一座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使机场内部各部门以及外部相关单位之间实现了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形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运行治理体系。

运管委充分发挥机制协同的强大凝聚力,以提升航班放行正常性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目标,精心构建了涵盖空地协同放行、干支协同运行、三区协同联动等在内的十项运行机制。这些机制犹如精密齿轮,相互咬合、协同运转。同时,依托先进的协同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资源的合理共用,极大地提升了应对大面积航班延误的效率。截至2025年8月,机场航班正常率高达91.48%,靠桥率更是提升至94.07%,这一系列优异的数据,无疑是对运管委工作成效的有力见证。

机管委与外管委深入贯彻落实民航局“四型机场”建设要求,创新采用“党建+业务”模式,如同为业务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红色动力。通过组建跨单位“机坪运行攻坚党小组”,切实解决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难题。同时,打造“1+N”创新工作体系建设,针对机坪运行中的痛点问题,专门设立“创新孵化专区”。在这里,智慧的火花不断碰撞,成功孵化出“机位动态预分配模型”“指尖运行”2项创新方案。其中,“动态预分配模型”成效显著,使高峰时段机位周转率大幅提升15%,为机场运行效率的提升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牵头组建涵盖运行、安全、设备、管理等多领域的“机坪运行管理专家库”,积极推进“5S机位建设”,持续深化运行管理机制创新。通过全面推进运管委、机管委、外管委“三委”协同治理体系,强化与空管、航司、油料等单位的统筹联动,不断提升运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机场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生态共治是筑牢安全的“绿色屏障”

长期以来,银川机场始终以“生态治理、和谐共生”为美好愿景,通过科学研究、精准施策与多向发力,构建起一个多部门联动、全链条闭环的生态治理体系,全力打造安全韧性、绿色低碳的运行模式。

机场聚焦飞行区安全这一核心任务,制定了《银川机场鸟害防治能力提升专项工作方案》,建立起驱鸟人员补充机制,强化日常管理工作。同时,对鸟防事件及时进行分析、复盘和溯源,深入总结鸟类活动规律及危险等级,创新实施“斗鸟三十六计”和“驭鸟八策”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驱鸟策略。

为打破以往单打独斗的局面,银川机场积极联合自治区林草局、白芨滩保护区等属地单位,携手共进,形成共治合力。通过共享鸟类迁徙与栖息数据,共同探索生态保护与飞行安全双赢的科学路径。在实际行动中,机场通过科学调控植被、清除食物源与水源等措施,从源头上削减鸟群聚集风险,犹如为飞行安全构筑起一道坚固的生态缓冲安全屏障。此外,机场还引进新的驱鸟设备,并充分共享ADS-B系统数据,有效增强了驱鸟设备与航班运行的联动性,进一步提升了驱鸟设备的工作效能。同时,通过编制年鉴、绘制甘特图、更新鸟类活动图等方式,不断总结经验,从组织架构、鸟情及生态环境监测、飞行区鸟防等六方面持续优化鸟防管理体系,为飞行安全保驾护航。

三区一体协同保障

银川机场建立了以AOC为航班运行指挥核心,公共区、航站区和飞行区分区管理的运行模式,这一模式犹如将机场的各个部分有机整合为一个高效运转的整体,实现了三区协同运行,能够高效统筹保障资源,显著提升应急处置效能与运行韧性。

在应急能力建设方面,机场针对航班延误、设备故障等各类突发场景,常态化开展离港系统故障、安检系统故障、消防等应急演练。通过不断强化预案复盘与评估应用,持续优化处突流程,使机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反应、从容应对。在运行效率攻坚方面,机场积极争取空域资源与航班时刻增量,成功突破高峰时刻瓶颈,为航线网络优化与航班加密提供了有力支撑。

机场逐级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将特殊天气保障经验进行固化,凭借着强大的应急处置能力,有力应对了年初连续地震、极端降雪、降雨和春季大风沙尘等多轮复杂考验,圆满完成两会、葡萄酒博览会等重要保障任务。结合季节性特点,机场制定了《雷雨季节运行保障》等专项方案,重点加强施工管控、设备维保、高温运行、汛期强降雨应对、跑道侵入防范、航班协同运行及航延备降保障等工作,严守安全底线。在协同机制创新方面,机场与空管部门开展“联学共建”活动,推动运行标准衔接与应急协同深度融合,有效压缩响应链条,提升决策协同水平,构建起信息互通、快速响应的保障新格局。

从内部机制的高效协同到外部环境的联合治理,从关键资源的成功争取到科技手段的深度应用,银川机场始终坚守安全发展底线,持续深化“机制深融、生态共治、三区一体”的运行治理模式。以智慧化、精细化、协同化为发展方向,不断夯实安全根基、提升运行品质,为人民群众美好航空出行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体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载内容为本网站原创或网络转载,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转载文章已注明出处,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航空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天天飞 | 联系我们 | 知识产权 | 著作权与商标说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粤ICP备16061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