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随着航空运输量的持续增长和飞行活动的日趋多元化,空域运行态势日渐复杂多变,传统陆基、区域分立式、运行粗放式的空管系统无法满足未来发展需求。当前,国际空管新技术在全球航行规划体系下发展迅速。不久前召开的空管系统工作会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初步构想,民航局冯正霖局长也作出重要指示,全面加大强安全、强效率、强智慧、强协同的“四强空管” 建设,为新时代空管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命题、开启了新征程。
2018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科学技术交流会于2018年3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本届交流会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航空学会航空电子与空中交通管理分会联合主办,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指导,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广尧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承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学会航空电子与空中交通管理分会顾问委员张军作开幕致辞,他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实现民航强国战略构想的决战时期和全面夯实民航强国建设基础的关键阶段。“民航发展,空管先行”,应借此东风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新技术应用和装备国产化步伐,为民航“四强空管”建设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局长、党委副书记车进军作大会主旨发言,他表示,民航空管系统将进一步深化与相关管理部门、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的合作,集中各方力量,以“四强空管”建设为主线,寻求合作发展,推动现代化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空中交通服务者。
智能监视与通信
2017年以零空难成为民航历史上最安全的一年,而2018开年就连续发生多起民航客机坠毁事故,论坛第一天上午,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杰在其题为《低空多源智能监视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需求》的主题报告中指出,航空监视作为空中防卫与空中交通管理的重要技术研究领域,从早期的雷达技术发展到多技术体制的综合监视技术,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空中安全与空域资源使用效率。MH370事件后,航空器定位和应急响应追踪(alert) 成为焦点问题。卫星接收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信号,提供了在全球范围对装有S模式应答器的航空器进行监视的可能性。从技术角度上看,发展空地一体化的低空监视技术,并且按照性能、分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监视技术应用,是未来低空多元监视体系构建的重点。
来自民航协同空管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的朱衍波主任在大会报告中重点介绍了基于性能的通信和监视(PBCS)发展及应用,他介绍道:QPBCS作用意义主要是支持民航空管运行发展的通信和监视技术提供的一种客观的运行评价手段,最根本的目的是支持民航空中交通服务 (ATS) 的应用。PBCS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包括民航局、数据链服务提供者,还有监控组织,航天设备等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流量管理与统计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安全、效率、成本以及环境可持续性。国际民航组织(ICAO)亚太地区办公室北京办公室主任Raphael GUILLET在大会上做了题目《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在亚太地区的实施》的主题报告,主要分享了ICAO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文件。他介绍中国各个地方空管局会分别和其他的国家会分享一些空管流量数据,这就是所谓的小规模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目前面临的挑战是需要把这各个方面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结合起来,而不是分裂的工作。
来自荷兰国家航空航天实验室首席科学家Henk BLOM教授把他的首次中国演讲之行安排在了本次大会上,他带来主题演讲《基于ABM(Agent-based Modelling)和性能分析的未来空中交通管理设计》,他认为中国很快就会成为在空管领域最大的一个市场以及国家,并重点介绍了未来空管设计的ABM以及评估。
新技术与智慧空管
据介绍,民航空管系统将研究通过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到新一代航行新技术中,实现全国空域的动态灵活管理、全国流量的精细化管理、管制指挥的智能辅助支撑。本次交流会上,来自欧洲单一天空空管研究计划联合执行体(SESAR)国际事务主管David BATCHELOR先生在题为《SESAR:迈向数字化空管建设新时代》的主题报告中分享了SESAR2020计划,这个新的总体计划主要聚焦于数据化,覆盖不同的领域。在这些领域当中,大数据、数据自动化工具,各种通讯手段,还有卫星通讯手段,无线电通讯手段,各种传感器,还有自主式的系统,这些慢速技术,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未来在进行数字化空管管理当中所使用到的。SESAR2020计划主要提出了集成式塔台、云可视化服务平台以及机场协作运营三大新技术,希望能够依靠这些新技术建立起新的系统,服务于航空公司和其他一些相关的用户。
本次交流会以 “智慧、创新、协同、发展” 为主题,抓住了全球技术创新的新热点,顺应了航空运输发展的新趋势,回应了时代发展的新需求。通过民航空中交通管理技术论坛的平台,营造技术交流、合作创新和协作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民航空管技术的发展,为民航空管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来自国家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以及机场、航空公司、企业、院校以及行业媒体近300位嘉宾共聚一堂,共研科学前沿技术,共商开放合作战略,共推技术成果应用,共谋自主创新路径,共建现代空管体系,共绘高质量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