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8月3日消息:渭南的华阴、潼关、富平等6县市区的30多万亩玉米,正遭遇粘虫危害,其中达到防治指标面积4.4万多亩。另据在当地作业的技术人员称潼关的虫害尤其严重。
但全国各地的多家农业植保无人机企业都纷纷出动参与灭虫。这些企业分别来自北京、广州、无锡等各地。有些企业驱车上千公里赶到受灾地区,连夜开始作业。
农业相关从业人员很期待植保无人机能发挥作用,因为:
①无人机作业效率高、可以争分夺秒;
②无人机的下洗气流可以将药吹入已经生长茂密的植株中;
③可以避免人员与农药的直接接触。
但是对于作业的情况,业内人士也提出了更多值得思考的问题。问题主要集中在:
①多旋翼无人机的下洗气流能不能打透高杆作物?
②植保无人机的飞控系统能不能以自主飞行的方式夜间作业?
③中午高温时候作业会不会出现药害?
看来无人机飞防作业需要深究的话题远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植保无人机也并非把航模装上药箱这么简单。环球网无人机频道之前发布过《草根用户血泪讲述植保无人机的坑》上/下两篇文章,我们还将持续关注这个方兴未艾的市场。在此也呼吁读者们也来关注农业、关注我们的餐桌,同时我们希望大家能踊跃留言探讨植保无人机的话题、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们将精选真知灼见、或者邀请专家探讨有价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