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6只小旋翼的无人机,带着一台寻鱼设备飞向茫茫大海,当无人机发现鱼群,将其规模、方位坐标等信息回传到渔船上,引领渔船实现“精准”捕捞。明年初,舟山远洋渔船捕捞就将出现这样的场景。
7月6日,由舟山巨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合作的多用途无人机正式研发成功,舟山人将开我国远洋渔业“精准”捕捞的先河。
“目前已经由一家公司预订了一台无人机,现已进入试用阶段,计划于明年初正式投入使用。”舟山巨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懂平说,这款无人机直径约2米,共有6条“爪”,白色的机体上安装着6只黑色的小旋翼,最大飞行距离可达100公里,可在1000米以下的空域自由飞行。
“远洋捕捞寻找鱼群的过程,往往是凭运气的,有时候等到渔船驶过去,鱼群已经游到其他海域了。”方懂平说,有了无人机的帮助,渔船就可以减少盲目的寻找过程。目前国内无人机用于寻鱼捕捞还是一片空白,但在国外已经有渔船开始使用无人机进行“精准”捕捞,效果十分显著,为渔船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和时间。
随着首台无人机的试用,舟山远洋渔船将在国内率先用上无人机进行“精准”捕捞。“去年得知国外的先例后,我们就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合作,用了七八个月的时间,共同研制了这款无人机。”方懂平说,这样一台无人机价格需要10多万元,除了探寻鱼群,还可在海洋环境监测、防震减灾方面发挥作用。
而舟山人远洋寻鱼的脚步也并未停歇,舟山巨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已经开始了新一代“寻鱼无人机”的研制。“将采用3米长的固定翼机型,留空时间可以达到3小时以上,最大飞行距离可达200公里。”方懂平说,这一机型最快可于年底研制完成并投入试用,届时舟山远洋渔船配备固定翼无人机“巡弋”大洋的画面将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