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刘韶滨 报道:暑运出行高峰来临,为进一步提升旅客出行体验,不少机场宣布缩短航班截载时间。例如,自6月30日起,哈尔滨机场将国内航班截止办理值机手续时间由原来的提前45分钟改为提前40分钟;自7月1日起,深圳机场将国内航班截载时间调整为航班计划起飞前40分钟,较原先提前45分钟截载延后5分钟,为旅客办理手续预留更充裕的时间。
缩短航班截载时间是近年来民航推动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2023年民航航班正常和服务质量工作会暨雷雨季节运行保障工作部署会再次强调,以枢纽机场为重点,缩短航班截载时间,提升旅客出行效率。
民航之所以把缩短航班截载时间作为一项持续性、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来做,一方面是因为截载时间缩短一点,旅客出行就更从容一分。对许多旅客来说,航班截载时间短,很可能意味着商务差旅中不得不少一项安排,休假旅途中带着遗憾放弃一个景点,或将降低整个地区文旅、经济活动的效率与便捷性,抑或把本来有可能引入航空出行场景的客源推向高铁等其他出行方式。航班截载时间看似只是旅客乘机出行的一个环节,但其调整建立在巨大旅客量的基础上,因此可能发挥“乘数效应”,对行业竞争力、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另一方面,航班运行链条长、环节多,一环的调整需要各环的配合。因此,缩短航班截载时间不是一件简单、孤立的事情,在繁忙的大型机场更是如此。为了将航班截载时间缩短5分钟,长春龙嘉机场运管委制订了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针对航班配载、值机、安检、行李装机保障、迟达旅客接收、登机闸口关闭时间、关舱门时间、未装机行李后续处理等17个保障环节排查运行保障风险。各单位针对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运行风险及服务投诉风险进行评估,制定了控制措施。机场运管委还组织南航吉林分公司地服部、吉林机场集团地服分公司、安全检查部等保障单位进行运行风险排查,并开展了试运行。在这些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专项工作小组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运行保障评估,各单位结合现有资源从人员配置、设备设施及服务保障流程等方面采取了相应措施,共优化保障流程11项,最终实现了缩短航班截载时间5分钟的工作目标。
为了支撑这一分一秒的调整,一些机场依托晚到旅客到达登机口时间模型、新一代平衡配载系统、智能排班系统等智慧化手段,提高运行效率和决策准确性;为了让旅客尽可能赶上截载时间,一些机场从服务端入手,通过专人引领、开通安检绿色通道、旅客爱心摆渡、“三超”行李提前卡控等方式,最大限度为旅客抢回时间。
对机场来说,缩短航班截载时间是一件把困难留给自己、把便捷留给旅客的事,这些努力也充分展现了“人民航空为人民”的行业宗旨。(编辑:王亚玲 校对:金杰妮 审核:程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