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1月初开始,位于贵州山区的贵阳市卫城镇居民便经常看见一架无人机在镇里穿梭。机腹下面,带着一个写着“中国邮政”的盒子,当地老百姓后来得知,这架无人机是镇里的邮政局用来给周边山区村子运送邮件的。北京青年报记者15日从当地邮政局了解到,这架无人机现在每周飞行2次,未来如果使用效果好将会推广。邮局工作人员王华在无人机起飞前进行调试
邮递员兼职无人机操作员
15日一早,贵阳市卫城镇邮政支局的工作人员王华就带上了他的无人机来到了镇子附近的一块空地,准备给镇子周边的5个村子运送报纸和一些邮件。
王华是一名邮递员,以前每周都要骑着摩托车给周围的几个村子运送三次邮件,因为山路崎岖,虽然距离并不算远,但是每次送完都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而从今年1月初开始,王华又多了一项新任务,就是操作无人机运送邮件。
“我们这边儿经济不算发达,很多人都没见过无人机,所以刚开始飞的时候好多人都围过来看,有的老人问过我们放飞无人机的时间表后,连着过来看了好几次。”王华说。
王华介绍,说是驾驶无人机,但实际上主要的操作并不是由他来完成,他主要负责将邮件装在无人机上,然后检查电池,而飞行路线早就由研制无人机的公司设定好了,他只要用手机扫一下飞机上的二维码,然后在手机上点一下启动键,飞机就可以自己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路线飞行。
“以前骑着摩托车送完这几个村子的邮件需要一整天的时间,现在整个路线由无人机飞下来,也就一个多小时。”王华说。
飞到每个村子都需要换电池
卫城镇邮政支局陈忠祥局长告诉北青报记者,目前,镇邮局只有这一架无人机,他们选取了迎燕、银桥、麦巷、星光、莲花寺5个村子作为投递试点,陈忠祥说,之所以选择这几个村子,是因为这几个村子都比较偏远,如果靠人力进村送邮件,花费时间太长,而且路途危险。
陈忠祥说,他们现在使用的无人机直径1米多,有6个螺旋桨,理论上能运载7公斤左右的货物,但是为了安全起见,规定的运送重量是不超过5公斤,每个村子之间的飞行距离在10分钟左右,每飞到一个村子,都需要村子里的人帮忙更换新电池,然后再飞往下一个村子,整个行程下来,就是一个“接力”的过程。
“飞机必须要在满电的情况下才能够起飞,我们上次看飞机的电量是82%,感觉能完成一次飞行,但是点了启动以后,飞机还是无法起飞,这可能是飞机研发企业为了飞机的绝对安全而做的设计。”陈忠祥说。
暂时无法取代人工投递
据无人机研发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飞机降落的时候需要在降落地点铺设一块红蓝相间的定位毯,无人机安装了垂直方向的传感器,当它搜索到定位毯之后,就会准确降落到定位地点。
陈忠祥告诉北青报记者,给镇里邮政局配备无人机并不是镇邮政局的决定,而是上级部门选择了卫城镇邮政局作为试点,未来如果使用效果好,还会继续推广。
“村里的很多老百姓刚开始的时候看到飞机都觉得特别新鲜,而我们每个村负责管理飞机的人还有一个微信群,飞机什么时候起飞,什么时候降落大家都会相互通知。”
星光村村委会的赵泉是这架无人机的管理者之一,每次收齐本村的邮件,他还需要给飞机换好新的电池,“如果电池充不满,飞机就不能飞,但是肯定不会出现忘记给电池充电的情况,大家有微信群都会相互提醒。”
陈忠祥说,以前邮政局的邮递员每周要进山3次,现在减少到每周2次,而无人机现在每周飞行2次,以后如果效果好,还会提高飞行频率,“但是受到载重的限制,无人机现在还不能完全替代邮递员,而且每到一处,都需要人员去取快递换电池,还是有一些麻烦,如果以后这些工作都能够用机器替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