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航债务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濒临破产到万亿帝国,再到如今的债务危机,成也传奇,危亦传奇,不仅旗下的P2P陷入逾期危机,中国海航集团关联的几家航空公司已经逾期未付飞机租赁款。
新年伊始,首先是旗下P2P平台出现逾期,有投资者称,海航旗下P2P平台聚宝匯自2017年11月起,部分产品出现延期兑付情况。据了解,这次违约产品主要是聚宝匯旗下定期投资产品“海聚宝第649期”,于12月28日到期但至今仍未回款,而之前从未出现过该情况。聚宝匯相关负责人随后回应媒体称,“对于任何涉及客户资金安全的问题,我们一定会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妥善处理。如果有任何需要向广大投资者公示的情况,我们会通过公司网站公布。”
P2P平台逾期风波未了。最近路透社报道,数位银行和租赁业消息人士表示,中国海航集团关联的几家航空公司已经逾期未付飞机租赁款,部分款项已经逾期两个多月。长期为海航集团提供资金支持的中国进出口银行已经成立团队,来解决海航集团的资金流动性问题。 报道附文末。
最近“海外自由录”有文章《惊爆债务违约,中国这家神一样的公司终于扛不住了!》,全文如下:
远在天涯海角的海南也爆发了违约事件。不过,这次出事的不是无名小卒,而是有雄厚实力的大boss。
近日,海航债务危机蔓延到互金平台。据媒报道称,海航集团旗下互金平台聚宝汇在兑付员工和个人投资者的资金上出现逾期,所购买投资产品的兑付将被推迟,而这是该平台第二次推迟兑付,基本宣告违约。
本以为违约只会发生在没有背景的小公司,哪知道这几年买遍全球,年收入达到6000亿,总资产超万亿作为战略目标的海航,也会陷入这种互金式的违约,让人大跌眼镜。
01
从濒临破产到万亿帝国 直升机式拉升!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家神一般存在的企业,到底有多牛:作为一家地方性得航空公司,2003年时,海航遭遇史上最大危机,是年亏损近15亿,几乎站在倒闭的边缘。经过10年发展,到了2013年,海航的资产规模已达2660亿元。
又过了3年,2016年,海航集团实现营收295.6亿美元,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353位,资产规模达1761.2亿美元(约合1.2万亿人民币)。往前推一年,2015年,海航第一次进入世界500强榜单,位列第464位。如果说在全球要找到一家坐直升机上升的企业,非海航莫属。
当时海航董事长陈峰放话说:未来10年(2025年),海航的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的前10名。500强前10名是什么概念?按照现有榜单,这个T1集团里除了5家石油公司和一家电力公司外,剩下的“大众级”企业只有4家,分别是沃尔玛、大众、丰田和苹果。
对于一家没有核心技术和业务的航空公司来说,要实现10年内跻身世界五百强前十的目标,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是没人把海航的话当作梦话!
世界上的企业,要想快速扩张,无非是两种方式:一种就是利用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独特的管理模式,进行多元化,实现企业的裂变;第二种就是利用大规模负债,主要是银行的授信,疯狂购买,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至于购买的资产是否能消化,是否能盈利,都不是企业短期考虑的问题,海航无疑是属于后者。
在过去不到30个月时间里,海航完成了价值超过500亿美元的交易,超过很多国家的GDP,占据大国外汇流失1万亿美元的5%。投资对象包括希尔顿酒店集团、IT分销商英迈,德意志银行、货运服务商瑞士空港、飞机租赁商Avolon和CIT租赁部门等,这也使得海航集团在世界500强的名单中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也导致公司高额债务。
02
疯狂的债务 危险的平衡
在国内顶级企业中,万达利用债务扩张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要有一家能和万达媲美,那么只有海航。
2017年上半年,海航集团的利息支出达到创纪录的1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一倍。其短期债务达到1852亿元人民币,超过其现金储备。长期债务达到3828亿元人民币,净债务达到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的6.5倍。
半年之后,华尔街日报在2017年11月报道称,海航集团债务总量达1000亿美元左右,其中四分之一是短期借款。这意味着海航1.2万亿资产中,有近一半都是借来的,而且近四分之一是在一年内到期,天量的短期债务为海航的债务问题爆发埋下了地雷。
本文开篇报道的海航互金平台问题两次推迟对付,只是海航债务危机的冰山一角。据彭博报道:海航集团旗下公司近几周在一些中资银行存在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未及时偿付的情况,导致三家银行冻结了部分尚未使用的授信。2017年12月中旬,中信银行在专门发送给彭博新闻社的声明中表示,海航集团一家子公司承兑的商业承兑汇票在该行遇到兑付困难。
据网络报道,截至1月4日有四家中资银行仍未收到应于去年年底偿付的本金或利息。中信银行上月表示,海航集团一家子公司承兑的商业承兑汇票在该行遇到兑付困难,海航的债务问题让人心惊。
知情人士说,一些美国银行已经减少了与海航集团的往来,理由是后者所有权结构复杂。最近几周,海航集团的借款成本大幅上升。
海航集团一子公司以8.875%的利率发行3亿美元期限不到一年的债券,利率远高于内地一家垃圾级房地产公司最近所发同期限债券5.5%的利率。高成本的负债,让海航借新还旧的债务模式无法持续。
现年50岁的海航集团CEO谭向东正在全球各地奔走,劝说银行和企业继续与海航集团合作,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海航似乎走到了凶险的十字路口。
2017年12月6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下调了海航的“集团信用状况”,将海航的信用评级下调一档至B,比投资级低五档。理由是在未来几年有大量债务到期,且其融资成本提高。评级机构对几乎同时下调万达和海航的评级,也将这两家依靠债务滚动发展多的公司,再次推上了债务危机的边缘。
03
海航的不识大体!
其实,只要有信用支撑,再高的负债都不是问题,特别是对于有银行无限授信的公司,如海航。问题是,海航大额负债的收购,影响了大局,并开始受到钳制,最终必然会引发市场信任的崩溃。
从2015年到2016年,外畜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内流失万亿,举国震惊。那些国内举债,国外并购的企业,受到海外转移资产的指控,成为过街老鼠。
激进的海外投资最终演变成金融层面的风险。2017年6月,银监会要求各家银行排查数家巨头企业的授信及风险,且排查对象多是近年来海外投资比较凶猛、在银行业敞口较大的民营企业集团,除了万达,一贯凶猛的海航赫然在列。
2017年11月3日,中国监管机构再度收紧对外投资规定,对投资主体直接或间接通过其控制的境外企业开展敏感类项目实行核准管理,而海航和其他大型中国企业集团经常通过这类境外实体开展交易。
监管层可谓是刀刀见血,招招毕命。民企“债务内置,资产外置”的撤退模式就此终结,海航的海外并购就此被冻结。
一些在海外大举并购的中国企业因为债务问题而面临监管部门的审查,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nbang Insurance Group Co.)就是其中之一,安邦在全球展开了一系列激进的并购行动,最终却迫于中国监管部门的压力放缓了扩张步伐。
曾收购美国连锁影院AMC娱乐控股公司(AMC Entertainment Holding Inc.,AMC)的万达集团(Dalian Wanda Group)也通过打包出售海外资产偿还债务,并且放弃了收购Dick Clark Productions Inc.的计划。
海航CEO谭向东近日称,在中国监管机构出台限制某些类别海外交易和防止资金外流的新规之后,海航自去年11月起开始放慢投资步伐。海航未来的海外交易将响应国家政策,这是一条红线。
04
千亿美元债务风险是否会被引爆?
海航互金平台的违约,监管层风险的警示,宣告海航依靠境内贷款和境外并购扩张并购扩张模式的终结。在银行和监管层的双重压力下,还债降杠杆,是海航避免再次触礁的必然选择。
海航集团显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高额债务问题,能有效偿还债务,并降低其利息支出的办法就是发债与出售资产。
12月4日,海航旗下云南祥鹏航空公司发行了270天期人民币债券,发行利率高达8.2%,创下该公司发债史上的最高纪录。海航旗下另一家附属公司天津航空也在11月发行了一支相似期限的债券,发行利率创出五年高位。海航旗下另一家附属公司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也以7.5%的票面利率发行了270天期债券。不计成本的发债,让海航的债务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海航卖地回血,到底是接洽合作还是债务危机?
25日,国内多家权威媒体爆料称,海航集团旗下的海航实业自2017年年底开始为位于上海、苏州、浙江嘉兴等多地的项目寻求合作方。
据悉,这些寻求买家的项目,分别是:苏州饭店、浙江嘉兴九龙山海角城堡度假区项目、上海淳大万丽酒店、上海前滩领航项目、上海海航大厦项目、上海祝桥仓储项目、苏州甪直仓储项目和上海扬子江国际企业广场项目。
有知情人士透露,除了上述项目之外,北京、海南,珠海等地的地产项目也在寻求合作方。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航其寻找“合作方”的项目中都提到,“优先项目公司股权交易,报价面谈”。
有参与谈判的投资人士表示,之所以称为合作方,一部分原因是海航在部分项目谈判中有意设置股权回购条款,使得其在未来有权将项目股权回购。
通俗点说,海航出售项目和去典当行抵押资产差不多,他日一旦翻身还能够赎回自己的“心肝宝贝”。
债务危机
针对媒体的大肆报道,海航方面已就“卖地”一事做出公开回应,“关于海航地产出售项目回笼资金的信息不属实,海航地产没有在卖地,而是在与一些业内实力企业接洽合作,会买会卖才是生意。”
这样的话术未免有些耳熟,就在几日前万达集团出售旗下酒店物业时,万达集团主席王健林曾说道,“这些人根本就不懂商业思维,做生意就是买和卖,关键看买卖之间能不能赚到钱”。
值得注意的是,万达集团目前债务压力巨大,兜售物业是为了保证现金流。那么,海航是否也遭遇了万达的困境?
1月24日,随着海航投资的停牌,海航旗下停牌股票已达7家,公告均以筹划重大事项为由宣布停牌。
1月22日,沪指时隔两年重回3500点,但还是难以挽回海航系A股的颓势,当日海航旗下三只股票跌停。
对于旗下多家上市公司的集体停牌,海航方面也于近日做出了回应,“集团下属各参控股上市公司分别基于自身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向交易所先后申请停牌。”
“在停牌期间,上市公司根据监管规则及时披露事项进展,一切信息以上市公司在各信息披露法定媒体刊登的公告为准。截至目前,海航集团财务状况良好,与境内外各大金融机构合作一切正常且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如果从官方口径来看,海航的确不存在任何经营上的难题,但事实上海航即将迎来一轮兑付高峰期,债务压力着实不小。
1月16日,路透社消息,数位银行和租赁业消息人士表示,中国海航集团关联的几家航空公司已经逾期未付飞机租赁款,部分款项已经逾期两个多月。
1月15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的信息报道称,海航愿意为一年期融资支付11%至12%的利息,远高于中国高质量借款人的典型利率。
就在今年年初,海航旗下互联网金融平台聚宝汇,被爆出在兑付员工和个人投资者的资金上出现逾期。这已经是该平台在一个月时间里,出现的第二次逾期状况。
在前一次的逾期处理邮件当中,聚宝汇曾表示,会连带额外利息一同偿付,而偿付期预计在今年1月30日。平台数据显示,聚宝汇累计借款余额为278.3亿元,贷款余额为199.69亿元。
去年11月,启德6565号地块的28亿港元贷款连同2亿港元利息,被延期至今年的2月24日支付。
寻求出路
面对市场质疑不断,海航方面也不停在向业界“吹暖风”。
就在本周三,海航集团宣布,公司已经通过了几家全球性银行的合规审查,这对于资金紧张且陷入公司治理和所有权疑云的海航来说是少见的一个好消息。
除此之外,昨天海航集团通过媒体发声,回应近期旗下公司密集停牌、资金流动性等问题。
海航集团运营总裁高建表示,“集团生产经营情况良好,与金融机构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未使用授信额度逾3000亿元。”
表面上看,海航集团依然一副家大业大的样子,但事实上,海航正在不断抛售自己旗下资产寻求出路。
就在5日前,海航集团表示,开始为其在西班牙酒店集团NH Hotel Group SA所持的少数股权寻找买家,据悉这部分股权价值大约为6.3亿欧元。
另外,彭博社也曾报道,海航近期正就位于金丝雀码头的路透大楼和瑞信大楼的出售,寻求有意接盘的潜在购买者。
值得注意的是,其售价或低于两栋大楼购入时的3.66亿英镑买入价。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此时亏本出售地段优渥、租金较为稳定的英国物业,很可能和近期海航财务状况堪忧有关。
那么这样来看,海航出售国内项目的报道并非空穴来风。
值得一提的是,海航除了急售海外资产,还在积极进行海外融资。
其中,海航旗下香港国际建设近期就计划以6.0%的利率,发行1.35亿美元可转债,而香港国际建设,正是启德6563及6564号地块的持有者。
1月15日,香港国际建设层对外称,将6562号地块的过桥贷款期延长六个月至今7月,该笔贷款总额为25亿港元。
另据路透社消息,海航集团目前很可能找到港商新鸿基地产,就香港启德地块进行债务融资。
1月18日,海航集团董事会主席陈峰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承认,“因为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并购”,海航存在资金流动性问题;同时中国经济“从快速增长转向温和增长”,对海航获取新融资造成冲击。
显然,海航方面已经承认了资金流动性的问题。
如此看来,海航的确存在着不小的债务危机,相信在资金流动不畅和偿债压力下,海航继续出售旗下资产的动作还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