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飞快讯:整体来看,我国通航制造业仍然保持以中航工业等大型国有企业为主导的格局,这些企业通过实施“军转民”、“军民融合”和“国际并购”的发展战略,依托自身固有的航空工业基础和人才优势,开始在通用航空器制造领域发力,开发了较为完整的通用航空器产品品类,在我国通航制造领域处于龙头地位,具有技术垄断优势。
通航制造业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对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通航基础建设的日臻完善,地方政府、社会资本纷纷踏足通航制造领域,以通航产业园区为承载,以引进国外先进通航制造技术和开展自主研发为主要手段,掀起了新一轮通航制造业发展的热潮。
机遇
根据民航局飞标司发布的《2016年通用和小型运输运行概况》,截至2016 年12月31日,我国在运行的通用航空器 1472架,通用航空器运行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仅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内地50家通航企业共引进88架各类新机,涵盖了22家制造商(通航资源网统计数据)。通航领域政策壁垒的打破,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使通航产业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也给通航制造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现状
整体来看,我国通航制造业仍然保持以中航工业等大型国有企业为主导的格局,这些企业通过实施“军转民”、“军民融合”和“国际并购”的发展战略,依托自身固有的航空工业基础和人才优势,开始在通用航空器制造领域发力,开发了较为完整的通用航空器产品品类,在我国通航制造领域处于龙头地位,具有技术垄断优势。
放眼地方和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通航整机制造项目,多以技术门槛和附加值较低的轻小型固定翼飞机为主,而附加值较高、技术含量较高的喷气式通航飞机、商务飞机、大中型直升机等几乎是“零”的状态,产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行业总体规模非常小。这些项目多以通航产业园为载体,成为地方建设通用航空产业,拉动投资的一个主要“卖点”,但真正能达到投资预期效果的却少之又少。
差距
虽然我国的现代航空制造业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程,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但通航制造业发展却较为落后,国际竞争力较弱,面临市场集中度低、人才短缺、产品研发投入不足和政策引导与支持不明朗等问题,主要原因是我国通航制造企业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无法占据产业核心环节,容易受到跨国企业的制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缺失话语权。
趋势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低空空域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通航机场建设的加速布局,为通航飞机提供了良好的运营环境,加之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实体经济,重振制造业,通航制造业开始“由冷转热”,国外通用航空器制造商也开始关注中国市场潜在的发展空间,加速了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国际并购、合作生产成为当下通航整机制造领域的新趋势。
结语
2017年2月,中国民航局首次将通用航空从民航发展规划中剥离出来,发布了首个针对通航航空的专项规划——《通用航空“十三五”规划》,为通航产业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在通航制造领域,规划分析指出,在发达国家私人飞行人群持续下降,新兴国家通用航空维持较快增长,低端通用航空制造领域的颓势短期难以突破的情况下,有利于我国进行通用航空器国际产能收购。笔者认为,对于有志进军通航制造领域的企业来说,在资金、基础配套等解决的前提下,应该找准机型市场定位,通过高起点国际并购,迅速掌握核心技术,进而走改型及自主研发之路,这或许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通航除了带动制造业的兴起外,还能引领许多其他不同的工作领域。对于通航未来的发展,可以考虑选择从航空科普、模拟器体验等方面开始,为通航、通航制造业的相关配套服务摸索出一套可信性解决方案。
更多精彩通航资讯和通航政策,请关注天天飞航空产业平台-航空资讯频道(http://cn.ttfly.com/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