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用无人机在近几年逐渐成为市场热点,不但销量逐年提高,而且行业应用多点开花。探寻其逻辑,是无人机产业在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突破,助推了民用无人机的崛起。
供给端:无人机成本制约逐渐破除
近年来,随着智能硬件向小型化、低成本、低功耗的方向迈进,硬件成本不断走低,为无人机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随着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不断提高,全球锂电池价格从2007年的4.6元/WH,降至2014年的1.5元/WH。与此同时,面向消费领域MEMS惯性传感器于2011年开始大规模兴起,根据深圳华强北传感器指数,2011~2015的5年间,国内传感器价格降低了近50%。目前,我国电子元器件产业链十分发达,几乎可以在国内买到任何需求的电子元器件,锂电池与电子元器件成本的降低,直接降低了无人机的生产成本,从而带动了销量的提高。
供给端:技术红利持续释放
无人机产业崛起的第二个原因是技术红利的不断释放。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基础技术的不断进步,二是飞控系统的开闭源结合。近几年国内无人机相关专利申请不断增加,截至2015年,我国无人机领域涉及的专利申请数量总计545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152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064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242件,发明专利申请占比57.75%,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占比为37.82%,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占比为4.43%。目前已经被授权的发明专利申请为604件,授权比例为19.16%。世界飞控系统开源与闭源的结合,也是民用无人机行业崛起的导火索。Arduino是早期的开源飞控之一,成为了后续衍生品的基础,随后2007年,由美国3DR公司旗下DIY Drones无人机社区推出的飞控产品APM成为了当今成熟的技术,也是用户使用最多的开源系统。开源系统的发展,使得无人机制造领域的门槛降低,甚至消费者自己都可以进行无人机的研发制造。国内优秀的无人机厂商,为了提高系统的专业化,则大部分在开源系统的基础上演化出自己的闭源系统。相比开源系统,无人机厂商自身的闭源系统加入了许多优化算法、简化了调参与线束,变得更加简单易用。
供给端:全产业链日益完善
近几年“低空领域开放”“加快通航发展”等通航的利好政策的推出,使得无人机在应用方面越发广泛,产业链上下游布局也逐步完善,许多企业从传统代工模式转为了自主研发模式。在产业链上游与中游方面,随着芯片、电池、惯性传感器、通讯芯片等产业链迅速成熟,成本下降,使无人机核心硬件的小型化、低功耗需求得到满足。与此同时,以数据采集处理、飞行训练与无人机运营维护等为代表的无人机服务也正在兴起,使下游产业链布局也逐渐成熟。
需求端:投资需求旺盛,资产荒下的良好标的
面对全球资产荒的难题,资本一直都在寻找下一个爆发增长的行业。无人机成为了近几年资本的宠儿,2015年企业融资金额成倍增长,全球无人机市场都产生了大规模的无人机投融资行为。2015年,美国无人机投资在次数与2014年几乎相同的情况下,融资额增长一倍多。中国2015年获得融资的企业数量相比2014年增加了20家,融资额也是2014年的8倍。与此同时,2015年获得大额融资的公司数量也明显增多,中国2015年共有9笔超过5000万元的融资,包括大疆获得7500万美元B轮融资,威海广泰3.8亿元全资收购天津全华时代,雷柏科技5000万元收购零度智控10%股份等。在国内资产荒的大背景下,资本向无人机行业的涌入,也说明了无人机行业广阔的市场前景。
需求端:消费需求点燃,行业应用多点开花
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人口结构发生改变,适龄劳动人口占比逐年下降,从2010年最高的74.5%下降至2015年的72%,新增人口增速并不明显,同时人力成本居高不下,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尤为明显。在国内大多数家庭“独子”的大环境下,枯燥、高危险和较为辛苦的工作更是无人问津,现代人对劳动保护的意识也逐步提高,行业应用级的无人机可以通过人工的远程操作,对偏远、高危的环境进行施工,逐步实现机器替人。在此背景下,无人机成为了进行上述工作的最佳替代者。目前无人机市场最受关注和企业研发较多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商业航拍、测绘、警用、电力巡线、环保、农业监测、农业植保。其中全球消费级无人机销量从2013年的10万架增长到了2015年的约38万架,全球工业级无人机市场销量从2013年的5万架增长到了2015年的约19万架。均增长了将近3倍。
目前无人机市场销量最大的为消费级无人机。消费级无人机近年来销量高速增长,产业开始崛起,全球市场需求旺盛,2013~2015年全球消费级无人机规模从14.95亿元增长至110.5亿元,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171.87%、167.71%。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出口同样火爆,根据近两年深圳海关出口数据显示,深圳海关消费机无人机出口额从2014年一季度的0.1亿元,增长到了2015年四季度的12.2亿元,实现了爆炸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