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秒,9岁的肯尼亚女孩阿利娅·穆阿利姆还在不慌不忙地收拾摊位,为提前卖光所有大饼而兴奋不已;下一秒,一枚“狱火”导弹就击中她背靠的那栋房屋。
阿利娅年幼的生命在风中消逝。
这是英国无人机反恐题材电影《天空之眼》中催人泪下的一幕。
近年来,在巴基斯坦、在也门、在索马里……难以数计的无辜平民在美国发动的无人机袭击中遭遇伤害、死于非命。在“反恐”大旗下制造的一幕幕悲剧,在美国国内和海外引发一波波抗议浪潮。
“国家发动的恐怖主义”
也门首都萨那,2013年1月的一个午后,阿里开车拉着朋友外出兜风。
没多久,一声冲天巨响炸裂萨那上空。
当时,阿里的哥哥卡维里正和亲友闲聊。“听到爆炸声,我们迅速冲出屋子,到达爆炸地时,阿里的车已被炸毁,一直在燃烧”。
车上8人全部遇难,尸体都被烧焦。“这是我一生中最悲惨最痛心的时刻”,卡维里说。
这样从天而降的悲剧,连绵不断。
美国内华达州克里奇空军基地,民众举着“无人机:国家发动的恐怖主义”的标语牌抗议游行。克里奇空军基地被认为是美军全球无人机行动的指挥控制中心。
美国乔治敦大学法律中心教授布鲁克斯说,美国政府声称有权基于不能公开的原因和证据杀死世界任意角落的任意生命,而这一决定由秘密官员通过秘密程序做出,“这让我感到恐惧”。
“精准打击”纯属谎言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美国至少在全球9个国家执行了数百次无人机袭击行动。无人机已经从美国中央情报局实验项目发展成美国在海外依赖度很高的空中打击力量。
美国政府一直标榜,无人机具有“异乎寻常的精准打击能力”。
白宫今年7月1日发布的数据称,2009年至2015年,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3个战区以外地区共发动473次袭击,其中大部分是无人机袭击,这些袭击仅导致64名至116名平民死亡。
事实果真如此吗?
多家关注美国无人机袭击的非政府组织和智库质疑白宫发布的数据,认为平民死亡人数被大大“缩水”。
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新闻调查社”的记者塞尔告诉记者,“新闻调查社”记录的美国无人机袭击致死平民人数在380人至801人之间,这个数字比美国政府发布的数字高出数倍。
关于无人机“精准打击”最荒谬的一点是,美国对“平民身份”并无明确界定。在使用无人机实施所谓“特征袭击”时,美军仅凭一些特定的、可能与恐怖活动有关的行为特征来判定打击目标,袭击致死人员的具体身份根本不在考虑之列。
在奥巴马首个总统任期中,约三分之二美国在巴基斯坦境内实施的无人机袭击都被贴上“特征袭击”的标签。
一名前美军高级官员这样“界定”:在一次袭击中,“所有在目标区域的人都是武装人员”,因为所有未表现出武装人员特征的人都已离开。这就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发动袭击,不会有死伤者会被认定为平民。
有舆论称,美国对“精准打击”的辩解苍白无力,是对世界的愚弄和欺骗。
毫无节制的杀戮
对美国政府来说,与派遣大规模地面部队相比,无人机“定点清除”无疑“性价比”更高。在这一优选下,他国平民的生命已无足轻重。
在克里奇空军基地现役导航员“蒂姆上校”看来,“驾驶员”坐在基地控制室里,眼睛盯着屏幕,手里把握操纵杆,锁定目标、接收指令、按下按钮——然后,目标就从地球上消失了。
前美国空军无人机导航员马克·麦柯利一针见血地指出:“太多次了,无人机被当成无节制杀戮的工具,而不是用来锁定并摧毁恐怖分子网络。”
美军无人机在巴基斯坦执行军事行动如入“无人之境”,丝毫不把巴基斯坦的领土主权放在眼里。
美国联邦调查局针对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邮件门”事件的调查报告显示,时任国务卿希拉里的助手会把一些中情局通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她。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为“图快、图方便”,国务卿女士竟用私人智能手机“同意”这些袭击行动。
更为讽刺的是,报告显示,希拉里助手发送给她的通报邮件大多没有明确提及无人机或袭击行动目标等相关信息。这不禁令人疑惑:美国国务院怎能同意连自己都知之甚少的袭击行动?多少无辜平民的生死,就在美国官员们的小小手机屏幕上被随意决定了。
“人权卫士”的伪装被戳穿
对美国政府竭力置于公众视线之外的无人机秘密战争,国际舆论没有轻易放过。
今年6月11日,美军驻德国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数千人围成人墙,抗议美军无人机袭击导致大量平民死伤。“停止拉姆施泰因”抗议活动官网列出下列数据:2010年以来,超过6000人命丧无人机下,平均每消灭一个恐怖分子,就需付出大约40条无辜生命的惨痛代价。
美国最大民间和平组织“和平行动”政治和交流部主任马丁告诉记者,在实施无人机袭击过程中,美国“既是陪审团,又是法官和执法者,不承担任何法律后果”。
美军无人机空袭行动已经彻底撕下了美国“人权卫士”的衣冠,将其肆意践踏他国人权和主权的霸道做派充分暴露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