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旅游产品日渐丰富,游客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旅游方式,而是喜欢站在高处看风景。于是,全国各地的低空游项目密集地进入大众的生活,也推动了通航业从“事业”向“产业”的转变。
事实上,无论是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还是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支持低空游发展的相关举措,抑或是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到低空游项目中,低空游的市场潜力已经显现,可谓前景光明,或许也将由此拉开通航产业腾飞的序幕。
多点开花
低空游逐渐兴起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的不断升级,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大多游客的旅游需求,更多的游客希望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甚至触觉等全方位地参与体验,充分感受到旅游地的内涵特色。而低空旅游因其具有独特的新、奇、特、高等特点而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伴随我国通航业的发展、各种利好政策的出台和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低空游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早在2000年,甘肃省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就开展了直升机、动力悬挂滑翔机等空中游览娱乐飞行项目。运营至今,已有30多万人次的游客体验过该类项目。在2018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仅直升机和动力悬挂滑翔机两个项目,参与体验游客就超过1000多人。
在2015年9月16日,新疆地区也开通了首条低空游航线(富蕴—喀纳斯)。在收到良好的市场效果后,新疆地区又先后开通石河子—那拉提、克拉玛依—博乐、克拉玛依—魔鬼城等多条低空游航线。
与此同时,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也相继开展了低空游的项目。以北京为例,除了通州运河、十渡、八达岭奥莱、居庸关长城、雁西湖、慕田峪长城等10余条航线之外,今年1月1日上午,北京首条常态化应急保障和低空游航线也正式开通。该航线从朝阳区黄港直升机FBO起飞,飞越奥林匹克公园上空,可以从空中俯瞰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水立方以及奥林匹克塔等奥运标志性建筑,感受千年古都的现代风貌。
业内专家表示,国内低空游航线的陆续开通,对通用航空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发展低空游,形成大众化消费,才能为通航产业发展真正“破冰”。
前景光明
“瓶颈”亟待突破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随着民航局通航简政放权力度的不断加大,效果已经显现。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126座通用机场,新增通航企业58家,完成飞行94.1万小时,同比增长12.4%。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通航产业发展迅速,整体前景十分光明。
借着大通航产业发展的“东风”,低空游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综而观之,尽管低空游发展势头较好,但对低空游产业来说,还存在很多制约发展的“瓶颈”。
首先,开展低空游体验项目对地理条件有着很高的要求,只有选择具有客流规模大、幅员辽阔、自然资源独特等特点的景区,才能实现双向客流带动,以保证和提高盈利水平。其次,目前大众对低空游项目的认知度仍还有待提高,存在“看热闹的多、体验的少”的现象。最后,低空游因为单次运输量较小,运营成本较高。
当前常见的低空游项目报价为200元/人~1000元/人,飞行时间一般为10分钟~15分钟。对绝大多数游客来说,低空游的价格大大超出了消费预期。
此外,目前我国通用机场和起降点的数量仍旧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低空游产品的丰富度。
政策支持
低空游有望蓬勃发展
当前,除了民航局等相关部委的大力扶持之外,各地方政府也开始注意到低空游市场的前景,已经出台或酝酿出台政策支持低空游产业的发展。例如,2017年,云南省就启动了低空旅游的专项规划。在2018年第三届全球吉商大会上,吉林市经济技术合作局也专门就吉林市低空旅游项目进行了推介。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低空游创新了旅游模式,飞出了一条新路。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通航企业加大投资力度,进入低空游市场。在大众休闲、“旅游+”、专项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低空游市场或将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随之而来的,将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
在《2016年中国旅游投资报告》中就曾指出,2016年,低空旅游实际完成投资83亿元,同比增长84.2%,在所有业态中投资增速最快,将与体育旅游产品等成为未来投资重要领域。目前,在国外,低空旅游已经发展成熟,像纽约、东京等城市,低空旅游本身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在国内,低空游项目已在全国各地多点开花,并成为新旅游产业的“试金石”,有望实现蓬勃发展。
不论是“夸父追日”,还是“嫦娥奔月”,通过这些神话故事就可以看出人类对于天空的向往。而低空游的出现,不仅实现了人们对飞翔的向往,也让行业内外对一个通航产业的爆发有了前所未有的美好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