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点之一,低空经济备受关注。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是低空经济首次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点击查看详情:政府工作报告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有26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发展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点击查看详情:地方两会热议“低空经济”,万亿级产业蓄势起飞)低空经济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广东提出,创新城市空运、应急救援、物流运输等应用场景,加快建设低空无人感知产业体系;四川支持有人机无人机、军用民用、国企民企一起上;山西推动通航全产业链发展,加快通航示范省建设;安徽加快合肥、芜湖低空经济产业高地建设……低空经济热,体现了各方对开辟新赛道、培育新动能的殷切期待。有人说,“天上掉馅饼”只是一句戏谑的话,如今倒成了现实。上百公里陆岛外卖闪送、200公里跨海速运新捕海鲜、城际“空中的士”40公里十分钟速达,在一些地方已成常态。而且,作为新兴产业,低空经济具有天生的数字经济基因,可充分享受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红利。但低空经济的发展历程中除了馅饼、红利,必定会有陷阱、曲折,可能还不少。应该从竞争、合作、风险等多角度看待机遇和挑战。竞争角度,在科技助推下,我国无人机销量已占全球70%的市场份额。这是未来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我国还具有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等优势。多地紧紧围绕当地产业资源优势,推动低空经济的活力快速与产业资源发生催化反应。例如,深圳2023年无人机及产业链企业达1700多家,安徽芜湖通航产业聚集产业链企业近200家并培育了不少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我国低空经济已在竞争中拼出领先优势。合作角度,低空经济是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的高科技领域。以可载人的无人机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为例,其自主飞行、精准定位、遥感成像都需要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撑。低空经济市场主体,要想脱颖而出,必定要增强跨界资源整合能力,区域合作、跨业协同、全球眼光等等都缺一不可。低空经济辐射带动航空器研发、生产、销售以及低空飞行活动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飞行保障、衍生综合服务等产业融合发展,更需要凝聚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智库等各方力量。在合作中谋共赢,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是必答题。风险角度,安全是底线、红线,安全、可靠才有未来。风险评估、适航审定、适飞试验、联合监管、应急管理、事故处置……安全链条上的每一个风险点,都牵一发而动全身。应该从低空飞行航空器研发生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标准制定、运营管理等全环节入手,植入“安全第一”的强大基因。
今年1月1日起,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无人机产业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各项配套政策、规章规范也正逐步落地,低空经济迎来新的“政策风口”。不盲目实施高投入,不刻意追求“高大上”,找准发力点,从实际出发,期待更多“天空之城”飞向未来,相信以无人机、eVTOL、飞行汽车、UAM(城市空中交通)为代表的“新通航”将成为璀璨的“中国名片”。
文章来源: 低空经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