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飞首页 | | 设为主页 | 保存桌面 | 手机版 | 二维码 登 录 注册
普通会员

郑州菲软科技有限公司

主营:无人机研发、制造...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云巢+5G网联无人机”为电网巡查装上“天眼”
新闻中心
“云巢+5G网联无人机”为电网巡查装上“天眼”
发布时间:2020-08-14        浏览次数:986        返回列表

不用人力现场“盯梢”,一台装上“天眼”的无人机可代劳对变电站的巡检等。记者4月22日从广州高新区黄花岗科技园获悉,由广州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云图)自主研发的“云巢+5G网联无人机”已分别在广东、湖南等地的变电站完成带电巡检,巡检的效率和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据悉,今年,“云巢+5G网联无人机”产品实现了批量生产。

巡检现场全程可视数据可看

中科云图成立于2017年6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创办,专注于“无人机+”与地理空间智能产品研发及技术服务,在电网行业无人机自主巡检的全国占有率第一。2019年9月,中科云图引入了广东省科学院的战略投资,并在佛山开设工厂,立志成为国际领先的无人智能系统运营商。

“长期以来,变电站运维是一大难题,”据中科云图总经理潘屹峰介绍,“云巢+5G网联无人机”结合自动驾驶和导航技术,可动态规划无人机巡检航线,从高空、低空和设备间三个维度开展精准智能巡检,不但大幅减轻了运维工作强度,解放了劳动力,更降低了作业的风险,保障了电网安全运行。

2019年11月,周成虎院士团队研发的“云巢+5G网联无人机”在广东韶关实现全国首个220千伏变电站带电巡检;同年12月,在湖南长沙实现全国首次在电网主网500千伏变电站带电巡检;在湖南韶山实现了全国首个110千伏变电站带电巡检,并实现巡检现场全程可视、数据可看、决策可指挥。“传统的人工巡检任务繁重、效率低,细微缺陷难以发现,且存在高空设备巡检‘盲区’。”潘屹峰表示,中科云图将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在电网巡测领域,如同为各种环境的电塔装上了“天眼”,无论是天气还是路况的恶劣都不再成为巡查的障碍,在电脑前就可快速发现线路病况。

无人机装上了“智慧大脑”

2016年,周成虎院士加盟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这位地理信息与遥感应用的领军人物,带领“地理空间智能与大数据创新创业团队”,围绕地理空间智能与时空大数据技术进行科技创新。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其应用存在诸多痛点,如操作风险高,续航能力差,作业效率低,数据分析慢等,严重影响了应用效果。为解决以上痛点问题,周成虎院士团队自主研发了无人化空中自动巡检系统产品和解决方案,实现了无人机智能化应用的升级。

潘屹峰认为,中科云图的飞行控制技术、专业图像分析技术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云巢是一款为无人机智能化应用研发的固定式和移动式机巢,它能够抵抗强风暴雨和高温等恶劣天气,与云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快速处理,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云冠是专为微型无人机研发的机载AI模块,搭载了通用型的SDK框架,支持软硬件运算加速,让无人机具备自主避障、视觉降落、移动目标检测、目标追踪、智能控制等复杂功能。简单来说,云冠为无人机装上了“智慧大脑”,让无人机更聪明、更智能。

“无人机+”有广泛应用前景

航拍、植保、巡检、测绘……如今,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潘屹峰说,通过对接需求的方式,可以将地理信息产业体系以及地理信息科学研究推向各行各业、各个方面。前,中科云图的“无人机+”地理空间智能产品已经在电力、水务行业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发及应用。

立足于无人机自动驾驶、传感器集成研发、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等多项核心技术,中科云图深耕无人机+行业应用领域,尤其是在无人机智能控制、激光点云分析处理、遥感影像自动化识别等多项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解决了无人机在地理信息行业应用中的技术瓶颈问题。潘屹峰表示,在4G和5G信号覆盖环境下,无人化空中自动巡检系统可以完全覆盖输电线路、变电站、风力电站、光伏电站、高速公路,水库、河道、森林、园区等不同应用场景,在能源设备巡检、环境立体监测、交通空中巡查、工地智能管理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中科云图研发出5G无人机平台、AI前端识别模块、激光雷达传感器、自动化机场等多平台无人机自动驾驶系统,以及点云、影像和电力巡线后处理软件。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技术领域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新团队签订了的战略合作协议,产品及服务已遍布全国16个省及地区。2018年4月,周成虎院士领衔的“地理空间智能与大数据创新创业团队”,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称号;2019年7月,“公共交通时空大数据分析决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19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据悉,疫情暴发后,中科云图积极投身抗疫,与广州地理研究所研发出“广东省疫情防控可视化辅助决策系统”,利用时空大数据为广东“护航”;与中山大学教授周素红课题组合作,利用现代的空间轨迹定位技术,尤其是时空地理信息理论方法与技术,开发了基于个人手机GPS定位的行人轨迹追踪系统,可较好地发现与病患接触的潜在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