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飞首页 | | 设为主页 | 保存桌面 | 手机版 | 二维码 登 录 注册
普通会员

宁夏蓝鸟航空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主营:飞行执照咨询、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航企业“亏钱武功”六大招,你中了几招?
新闻中心
通航企业“亏钱武功”六大招,你中了几招?
发布时间:2018-08-30        浏览次数:842        返回列表

N年前我看到一个报告说通航运营行业整体利润率只有0.06%,觉得不可思议,如今7-8年过去了,通航大发展,可是不赚钱的局面整体上没改变多少,甚至因为现在通航公司数量暴增了好几倍,大打价格战,可能行业整体利润都是负的。我这么说可不是打击大家的投资积极性,而是要探讨一下不赚钱的原因,以便探寻生财之道。

首先声明,国内闷声发大财的通航公司真不少,之所以行业整体亏损,是因为这个行业发展太快了,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通航公司数量暴涨到近3倍,传统市场却增长有限

2008年取得经营许可的企业仅89家,到去年9月份这个数字是226,最近听说现在这个数已经突破250,也就说现在的数量是7年前的近3倍,而且大量的企业是在2011-2014期间新成立的。这一下子出家人多了,可是那口老祖宗留下来的井可没更多的水,而且还要分给隔壁的尼姑呢。

二、投资者不让它赚钱?战略性亏损陷阱

和早年不同,现在投资干通航的人真是五花八门,搞农业的、养殖的、汽车的、房产的、金融的、传媒的、娱乐的、矿产的、旅游的,你能想到的传统行业的人几乎都来投资通航了,而且目的也不单纯了。我说的单纯,是指让人怀念的那种商业的文艺气息,是上个世纪的那种办企业就是要好好赚钱。可是现在很多投资通航的有钱人因为以前在传统行业(当然不是每个)来钱太容易了,所以他们投资通航大多出于两个目的:1.辅助其主业增长;2.占坑。至于赚不赚钱,根本不是问题,因为一年赚个几百万或者几千万,他们根本不放在眼里,考虑到还要承担安全风险,干脆不要出去赚钱。

第一类,用一个比较高级的说法就是:战略性亏损,比如搞通航的目的有的为了拿地,有的为了公关,有的为了融资,等等,都是为了让自己的主业发展得更好,至于这个通航公司一年亏点钱,那根本就是九牛一毛。可是,很多人不知道,战略性亏损是个大大的陷阱,就像是自己挖了个大坑要往里跳:

1. 没有业务就没有飞行量,没有飞行量飞行员和机务就拿不到小时补贴,也就没有飞行小时累积和经验累积,稍有斗志的人都视飞行小时累积和经验累积为职业生命,即便你给的工资高一点,他们还是要人心浮动,想着跳槽;

2. 没业务,就没活干,没事干就搞内部斗争,想想改革开放之前天朝都在干什么;

3. 一直在一个亏损的企业干活,就好比一只狼在一群绵羊里生活,最后都会变成软绵绵的羊,整个公司的团队都会丧失斗志,精神萎靡;

4. 亏损久了,所有的员工都会认为老板巨土豪,反正有钱任性,那么积极干活干嘛,该打游戏的继续打,该吃喝的继续吃,反正亏了有老板继续给输血;

5. 就这样一种状态的团队,你指望他们给你飞好?就这样一种状态,公司既没有品牌也没有口碑,更没有战斗力,你拿什么去公关?你拿什么去拿地?你拿什么去融资?可能一开始,可以拿块地,融个钱,可是政府和银行也不傻,他们随便找几个业内的人一问就知道公司的状态,他们还会把资源给你吗?

6. 很多投资人没有预料到两个事:一个是中国的经济近年来持续低迷,一个习大大反腐风暴越刮越猛。前者让很多投资人的主业陷入危局,资金紧张;后者让通航本该发挥的“公关”等效用无法发挥,你看赵本山都说退飞机了,其他人,你懂的;

7. 很多投资人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他们一开始以为的一年亏损那么点没关系,可是一旦自己主业发展不稳,才发现,哇擦类,原来自己的那个宝贝通航公司是个吸金黑洞啊。

三、想占坑或者事实上在占坑的企业很多,进一步拉低了整个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

打价格战不可怕,可怕的是成立了通航公司不干活。记得去年我跟一位负责通航筹建的人聊到他的老板一下子买了好几架飞机,不禁发问,你老板买这多飞机干吗?没想到这个问题居然把筹建负责人给问住了,他很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也不知道老板要干什么,他只是说先弄几架飞机,搞个机组,成立个公司先放着,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行业就爆发了,得先占个坑啊。让我们看一个数据:截至2014年9月,已经取得经营许可但未通过运行合格审定的有84家企业,通过运行合格审定但未被列入2015年通航补贴名单的有49家,也就是说有133家通航企业没有业务或基本没有业务,占了一半以上的坑,所以整个行业的盈利水平能高吗?

四、态度与中等能力尴尬:小活看不上,大活无力干

和前面我们说的有些投资者做通航不想赚钱的不同,很多投资人还是很想赚钱的,但是他们往往陷入“小活看不上,大活无力干”的尴尬境地,导致本来好好的一个公司,始终拉不到活。原因何在?这个啊,跟近年来通航迅猛发展,其他行业投资者蜂拥进入有关。航空领域的人一般不会遇到这种情况,而其他行业进来的投资者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之前赚辛苦钱的,比如制造业的;一类是之前赚快钱的,比如金融和地产。前者苦逼了好多年,现在好不容易搞上航空这个高大上的生意,自然不再愿意去赚小钱,所以小活自然看不上;还有就是传统行业随便年营业额都搞个几十个亿甚至上百亿,而进了通航一下子只有几百万或几千万,落差太大,一开始对行业认识不充分,以为一个单子不挣个几十万几百万都不是个单子;而后者因为赚钱太快了,对于几千、几万的单子实在不耐烦;而他们两种人都对通航期望过高,不仅小活看不上,脏活累活更看不上,只愿意做高大上的业务,比如VIP包机、空中游览等,可是这种活一年能碰到几次?因为小活、脏活累活不愿意做,所以机组得不到锻炼,相关设备也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发展,一旦碰到一个几百万的大活,根本就干不了。所以,态度决定财路。与其把飞机放在机库生锈还每天给机组发工资,不如拉出去干活,哪怕一些单子没钱赚,只要成本有客户给你出,机组工资有人发,还能用客户的钱锻炼队伍,500块的活也可以干啊!

五、总理都“互联网+”了,通航还在工业时代?!

两会期间,总理都说他也网购,而且很推崇互联网+的概念,其实互联网的核心精神之一就是:免费的产品还要创造出比收费产品更好的客户体验。很遗憾的是,过去几年,所谓的高逼格的通航有着高逼格的价格,却很少有高逼格的客户体验。人家花个十几万到恒隆广场买个LV包可以享受上帝般的超五星级服务,可是客户花几十万租个飞机或者考个私照,不仅要受机组的怠慢,还要忍受天气的作祟、机器的故障、所谓的空军演习、穷乡僻壤的基地、简陋的设备、机械的教学等等,体验之差以及客户的投诉之多,在行业里屡见不鲜。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通航的产品与服务还停留在工业文明的标准化和机械化上面,没有用户的个性化体验,通航如何赚钱?

业绩不好了,老板们通常把销售员叫过来批一顿,这是本末倒置的。产品价格那么高,品质那么差,客户毫无体验感可言,那么销售员卖的难道不是假冒伪劣产品吗?业绩不好能怪销售吗?这个值得深刻反思!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说的是凡客诚品倒下,本质原因就是产品种类太多,却没有一款产品有良好的用户体验,雷军建议凡客只做衬衫,把1件衬衫做到极致,就像小米,只做1款旗舰手机,一切为了牛逼的客户体验。

真正高明的营销不是宣传,不是广告,而是从设计产品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所以产品即营销,服务即营销。

六、敢问路在何方?“唯变不变”的又一陷阱!

企业不变会死,变化太快也会死。

很多企业不赚钱是因为他们变化太快了,究其变化的原因主要有:1.投资者干预实际经营太多,就是董事会对职业经理人团队的影响过大,超越了问责的范围,往往直接插手实际经营,看到哪个赚钱就做哪个,战略变化太快,朝令夕改;2.股东太多意见不合,企业还没开始赚钱就闹解散;3.资金链跟不上烧钱的速度,不断引入其他资金,导致创始人失去对企业控制权,导致公司政策、人事和战略的全面变局,很多企业撑不到做成第一单生意就挂了。

从细节上看,变化太快太多,导致的结果有:1.很多企业机型复杂,往往有2-3个品牌,4-6种机型,这样不仅要雇佣3-4倍于其他通航公司的专业人员,支付高昂的工资成本,而且因为机型复杂且变化快,钱都浪费在改机型培训上,而且改了新机型,之前旧的机型经历就浪费了,新机型又不熟练,团队整体运行能力急剧下降;2.变化快导致没有拳头产品,产品体验比较差;3.一朝天子一朝臣,股东变动导致公司人事重大变动,人心离散;加上换个领导就烧不一样的三把火,导致政策和管理的非连续性,公司治理混乱;4.一旦资金困难,没钱了,就得砍人、砍飞机、砍营销费用、砍工资、砍业务,最后大家在一片唉声叹气中,黯然销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