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飞首页 | | 设为主页 | 保存桌面 | 手机版 | 二维码 登 录 注册
普通会员

北京博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

主营:无人驾驶飞行器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李克强访欧提“工业4.0”,对中国正当其时
新闻中心
李克强访欧提“工业4.0”,对中国正当其时
发布时间:2016-12-01        浏览次数:662        返回列表

一份110条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成为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欧洲拿出的第一份大单。在这份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工业、农业、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纲要中,“工业4.0合作”的内容颇为引人瞩目。

“李克强总理在这个时候提到工业4.0合作,意味着我国要在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发展的战略中更快地促进两者的融合。”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邬贺铨说,工业4.0对我国很有用,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这是李克强今年第二次访问欧洲。“不论是工业、农业、环保等具体领域的合作,还是制度、文化层面的合作,透露出来的都是创新。”中国驻德国前大使梅兆荣说,李克强总理此次欧洲行会谈下很多项目,但灵魂是创新。中国与欧洲要通过共塑创新实现新的发展。

在信息化浪潮中,没有人想到,中德两国依然对工业发展情有独钟。柏林当地时间10月10日,中德两国共同发布《中德合作行动纲要》。这份长长的纲要中,“工业4.0合作”的字眼异常显眼。

就在当天,中国工业与信息化产业部部长苗圩出现在德国工业4.0平台相关机构的座谈会上,他想听一听中德在制造业创新上能有怎样的合作。这个座谈会得到了德国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德国信息通信与新媒体协会、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弗劳恩霍夫协会、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蒂森克虏伯公司、博世集团、SAP公司、西门子公司等德国工业企业的专业技术负责人和专家代表都出现在这个座谈会上,向苗圩讲述德国工业4.0的设想与经验。这些机构与公司是德国工业4.0的发起者与实践者。

在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黄阳华看来,这是世界上两个最主要的制造业大国对工业化的新共识。所谓工业4.0,是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的划分。按照目前的共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

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被正式推出,其核心目标是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通俗地讲,这意味着未来工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智能通道。机器不再需要人工操作,各种智能设备将被内置在从原材料到生产再到运输的各个环节当中,云技术将把所有的要素都连接起来,生成大数据,自动修正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这对传统的制造业将是巨大的冲击。在信息化时代,曾有一种观点认为制造业已经不再重要,因为信息产业将颠覆一切。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已经占据全球制造业20%的比重。但在世界金融危机、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下,产能过剩成为困扰中国的大问题,制造业一度不再是资本追逐的热点。不过,德国的实践却在证明,制造业依旧是一国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动力。2009年以来欧洲多个国家都受到欧洲债务危机的冲击,但德国经济却一枝独秀。

其实,对制造业的重新认识也不仅仅发生在德国。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美国先后拿出《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三个方案,鼓励制造企业重返美国。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开始回升,从2010年的12%回升至2013年的15%。与中国同处东亚的日本、韩国也开始加强对以信息技术、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扶持。IT技术在医疗、行政等领域的应用,环保型汽车、电力汽车、太阳能发电、绿色技术等产业的发展,都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

“我国其实也一直在推动信息化与产业的融合,只是做得比较简单。” 邬贺铨告诉记者,互联网技术在国内的应用非常广泛,但集中在消费领域,很少向产业渗透。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就提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2年过去了,互联网技术、生产技术的变化都很大,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该怎么走,需要重新认识。”黄阳华说,德国的实践给了中国一个很好的借鉴,那就是要加速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要在新的工业革命中分享红利。

按照《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德两国相关部门将建立“工业4.0”对话,为两国企业集团及行业协会之间专业交流与合作提供更为有利的框架条件和政策支持。中德两国将在标准问题上紧密合作,并将“工业4.0”议题纳入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实际上,已经有国内企业开始了行动。据德国《世界报》报道,截至201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德国企业完成了总价值超过350亿美元的98起收购和合并,其中82%的收购案发生在机械、汽车和化工等制造业领域。

“李克强总理此次访欧提到工业4.0,对中国来说正当其时,有助于中国跨越式的发展,解决经济转型面临的种种难题。”邬贺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