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9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掀开了小学科学教育的新篇章。落实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除了校内科学教育各方面的努力之外,校外科学教育也不可或缺。
校外科学教育的概念的内涵非常广泛。实际教学中,科技馆、科学博物馆、科学中心、青少年科普教育实践基地等具有明确教育功能的机构占校外科学教育的主体。在落实《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这些校外教育机构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需要迎接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讨论的主体为科技馆、科学博物馆、科学中心、青少年科普教育实践机构等校外教育机构。
校外科学教育机构面临的发展机遇
美国《落实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指南》中指出:非正规教育机构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支持《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的落实。一种方式是直接给学龄儿童提供相关服务;另一种方式是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服务。这两个方向在我国校外科学教育机构落实《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同样适用。
为学龄儿童设计科学教育项目
● 1—2年级段的服务优势 新颁布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起始年级为1年级。这在我国是第1次。尽管国际上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对于校内科学教育来说仍然需要一些时间准备教学内容。而校外教育机构一直都将1—2年级的儿童作为服务的重点对象,比较而言,更加熟悉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特点,在科学活动设计方面也有很多经验。在落实《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校外教育机构可以充分发挥其在1—2年级段的服务优势,补充校内科学课的不足。
● 加强3—6年级科学活动研发力度 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式学习是主要学习方式。校外科学教育机构是学生进行科学实践的优良场所。校外科学教育机构不受课时限制,能够提供周期长、形式灵活多样、开放性较强的探究活动。在落实《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校外科学教育机构应在现有基础上,加大3—4年级、5—6年级的科学教育活动的研发力度,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近年来,STEM教育受到国内外科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倡导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同时课标中融入了工程学教育内容,提出专门的“技术与工程”领域。工程学教育在国内外都属于新兴内容,我国的学校科学教育在这方面相对薄弱。相应的,校外科学教育机构,特别是科技馆和科学博物馆等拥有很多工程学、技术方面的展品展项,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结合新课标,研发一些特色鲜明的工程技术领域的教育活动。
成为科学教师的资源库
落实新课标,小学科学教师是关键。小学科学课的起始年级调整后,小学科学教师面临人员不足和水平提升的双重压力。校外科学教育机构可以勇敢地承担起培训科学教师的任务,同时也将自身建设成为科学教师的资源库。
培训科学教师是国外科技馆和博物馆的科学教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这方面起步比较晚。校外科学教育机构应抓住新课标颁布这个时机,利用场馆资源,开发教师培训项目。
校外科学教育机构比如科技馆、科学博物馆拥有大量的科技类展品,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拥有很多活的展品,这些资源都是学校科学课所缺乏的。校外科学教育机构一方面可以基于自身资源设计与课程标准结合紧密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配合新课标整合自身展品展项,成为科学教师落实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和科学实践的最佳场所。
校外科学教育机构面临的挑战与解决对策
挑战1. 校外教育机构从业者缺乏对国际科学教育理念的深入理解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校外教育机构从业者缺乏科学教育背景者居多。多数从业者对于科学探究的本质理解不深入,更不用说理解“主要概念”、“学习进阶”等国际科学教育的最新理念。《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紧密结合了学习进阶、主要概念的最新理念,落实新课标,必须要对其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这将成为校外教育机构在落实《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挑战2. 如何设计融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校外科学教育项目
落实新课标,科学教育项目是载体。针对新课标,与新课标的要求紧密结合,设计有特色、吸引学生的校外教育项目需要校外教育机构的耐心与精力。
挑战3. 与学校的合作形式和深度均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校外教育机构与学校合作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落实课程标准一定是需要校内校外通力合作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目前很多时候校外科学教育机构一头热的现状下,如何吸引学校动起来,加强与学校合作的形式和深度是校外教育机构和校外教育整体行业面临的挑战。
促进校外科学教育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
伴随《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印发,科学教育在社会上将掀起一轮热潮。校外教育机构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呢?
对策1. 加强研究,以实证研究推动实践发展
实证研究引领科学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美国科学教育研究协会年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NARST)作为科学教育领域影响力最大的会议之一,每年都有非正规环境下的科学学习这个专题。在这个专题中报告的论文一般多围绕具体活动、案例进行,如科技博物馆的科学教育活动、公众科学参与活动、科技夏令营、野外观察等,评估这些活动对青少年科学学习的影响,哪些因素在青少年的科学学习中发挥了影响,以及相关研究。几乎所有的实证研究都遵循着标准、科学和规范的实证研究的范式开展研究,在一定的理论框架下提出研究问题,设计实验,采集数据与分析,最后获得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而验证、支持或者丰富相关理论。比较而言,我国校外科学教育研究则相对数量少且质量也有待提升。因此,加强研究,特别是规范严谨的实证研究已经势在必行。
对策2. 加强自身建设
我国校外科学教育从业者科学教育背景缺乏,对科学探究、主要概念及学习进阶等内容理解得不够。因此,在落实《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及校外科学教育机构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培训,提升从业者的从业素质是重中之重。科学教育理论特别是校外环境下的科学教育相关理论是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策3. 多方举措,加强与学校合作的频度与深度
校外科学教育机构应设计类型丰富、层次不同、对象鲜明的系列科学教育活动,逐步吸引学校与之合作,并将自身建设成为超越课堂和上下课铃声的科学学习实践基地、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重要阵地和学生特色科学能力提升的探索基地。
洛阳爱趣航模致力于发展青少年航模运动,喜欢的小朋友请长按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任何有关航模的问题可在QQ群(105289535)中提问,我们会有老师即时解答。